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 > 种植业

秋粮生产高温热害影响及其抗御措施

发布日期:2025-08-21 18:06 [ ] 浏览次数:

据市气象台近期发布高温黄色预警,19-23日,我市大部分镇(街道)最高气温将达35℃以上。我市当前大面积粳稻陆续进入孕穗期,制种杂交稻处于抽穗扬花期;夏玉米处于抽雄吐丝期至灌浆期;夏大豆处于结荚期至鼓粒期。正是高温敏感期,一般情况下连续三天最高温度高于35℃,且持续时间超过5小时,就会发生高温热害。今年土壤墒情总体适宜,大部分地区10厘米深度土壤相对湿度在70%以上,不会发生高温与干旱叠加影响。

水稻上:抽穗前10-15天若出现连续35℃以上高温,会缩短幼穗分化时间,造成颖花退化、瘪粒增多,减少每穗枝梗数和总粒数;抽穗期前后(尤其抽穗前后5天内),持续35℃高温会导致育性“断崖式下降”,表现为花粉败育、包颈甚至抽穗障碍,结实率显著下降。

抽雄吐丝期的夏玉米:持续高温将使得生育进程加快,穗分化时间缩短,影响雌雄穗分化数量和质量,造成雌雄分化不协调,严重的会造成花粉失活,造成后期“秃顶”、缺粒现象。

迟播处于开花结荚期的夏大豆:增加落花、落荚率,降低结荚率;温度超过36℃时,大豆落花落荚率会显著提升,严重时高达70~80%。

对此,各地要紧急落实抗逆措施,有效应对高温胁迫,努力减轻热害影响。

一是以水调温。水稻上采取深水护穗,抽穗期维持7-10厘米深水层,利用水体比热容缓冲高温,使冠层温度降低2-3℃。水源充足、灌溉便利的田块,可采用“日灌夜排”,即清晨灌入低温水,傍晚排出表层热水的流水灌溉模式,持续降低根系环境温度。同时避免长时间灌深水,高温过后,要迅速排水露田透气,养根保叶。玉米大豆上可采用喷灌或沟灌等方式,及时补墒降温,有效缓解热害影响,促进玉米授粉结实及籽粒灌浆。

二是补肥抗逆。对生育进程较快的水稻,在破口期亩增施3-5公斤尿素,增强叶片光合功能,促进光合产物积累转运;抽穗前10-15天补施钾肥(氯化钾5-8公斤/亩),增强植株抵御高温的能力。针对长势偏矮、缺肥苗弱的玉米大豆,可选择阴天或晴热天早晚,采用轻肥缓补措施,结合灌水轻施5公斤尿素,增强养分供给。结合补肥,对处于开花授粉期的玉米,在上午8-9点扬花时,采取人工拉绳或者无人机在植株顶端3~4米附近飞行的办法,进行辅助授粉,提高玉米的授粉率,增加结实率,减少秃顶缺粒。

三是一喷多促。要根据农业部门病虫测报和苗情长势,及时开展“一喷多促”,采用杀菌剂、杀虫剂,混合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视情添加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进行“套餐式”作业,防病治虫、增强抗逆能力、防止早衰、促进灌浆、增加粒重。作业时要确保药剂混用安全、用水充足,喷施均匀,避开高温时段。


(市粮油站、局种植业处供稿)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