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 当前农事

强田管构建高产群体 防台风夺取水稻丰收——全市水稻拔节长穗期田管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25-08-01 09:22 [ ] 浏览次数:

今年夏熟腾茬早,6 月以来以晴热天气为主,水稻生育进程快、分蘖旺盛、苗情基础好。当前全市水稻即将进入拔节长穗期、开始幼穗分化,是攻取壮秆大穗、构建高产群体的关键阶段。据气象资料分析,受台风“竹节草”影响,最近四天我市将以持续较强风雨天气为主,中南部地区雨量达暴雨、局部大暴雨,同时未来两周多阴雨天,持续阴雨特别是短时强降雨将造成沟系不通、地势低洼的田块淹水,影响搁田效果,不利于强根壮秆。针对当前生育进程和天气形势,各地要围绕“强田管构建高产群体 防台风夺取水稻丰收”目标,下沉一线开展服务,指导农户落实好拔节长穗期田间管理,为水稻丰产稳产打好基础。

1、科学水浆管理,提高群体质量。针对持续较强风雨天气,要提前开好丰产沟,及早疏浚沟渠,保持排水管道畅通,雨后及时排除积水。同时抓住雨后晴天,根据不同种植方式,因地因苗分类继续落实好搁田措施:搁田效果好,叶片褪淡落黄田块,实行湿干交替、间歇湿润灌溉,直到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再建立浅水层;搁田不到位,特别是群体过大田块,用好丰产沟,继续搁田并适当重搁,以控制群体数量,促进根系深扎,增强植株抗倒能力;部分迟播迟栽、前期因“高温煮苗”、僵苗等造成茎蘖数不足的田块,可增施5~8 公斤尿素加复配硅、锌、钾肥等,带肥软搁、轻搁,促进苗情转化,争取动摇分蘖成穗。搁田可持续至8 月初,倒3 叶期前可轻搁,倒3 叶期可软搁,倒2 叶期及以后则不宜再搁田。搁田程度以田边未“发白”,有少量细裂缝时,即可上水,“陈水不干,新水不进”,如此往复,最终达到田土沉实、田中不陷脚,叶色褪淡、叶片挺直。灌浆结实期坚持干湿交替、间歇湿润灌溉。收割前7~10 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影响结实)。

2、看苗巧施穗肥,攻取壮秆大穗。要突出穗肥诊断施用,根据水稻生育进程和苗情长势,适时适量施好穗肥,促进幼穗分化,攻取大穗。群体适宜、搁田到位、叶色褪淡明显田块,依据叶龄进程,适时用好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一般在叶龄余数4.0~3.5 时施用,亩施尿素7.5~10 公斤、45%复合肥10.0~15.0 公斤左右;保花肥在叶龄余数2~1.5 时施用(促花肥施用后7~10 天),亩施尿素5.0~7.5 公斤左右。生育期偏迟、群体较小、叶色褪淡明显的田块,穗肥可提前1~0.5 个叶龄期施用,适当增施,巩固分蘖成穗,促进大穂形成。群体茎蘖数偏大、叶色偏深旺长的田块,在继续搁田的基础上,要推迟施用穗肥,并适当减少肥料用量;若至倒1 叶期群体叶色仍不落黄,则可不施穗肥。对防范前期高温影响、长时间灌深水导致发苗迟缓的田块,可施用适量恢复肥与促壮肥,加快促进苗情转化,也可适当喷施生长调节剂,养根活叶,加快恢复生长。针对持续阴雨天气,要突出硅、锌、钾等肥料施用,增强群体抗逆性,提高产量与品质。

3、强化防灾减灾,力夺丰产丰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除了台风,还是阴雨寡照、暴雨洪涝、极端高温等气象灾害及病虫害频发季节,各地要把防灾减灾作为当前水稻生产管理重点,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发动,抓好有关措施落实。一要加强灾害防范预警。密切与气象、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联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增强防灾减灾主动。及时疏通田外沟渠,确保雨后田间积水及时排出;注重落实好晒田、化控、补肥等防倒增产田管措施,提高水稻自身抗逆能力。二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和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防治工作,突出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的稻瘟病防治,推动及时、高效、专业化防治,最大限度减少病虫灾害损失。三要加强技术指导。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会商分析水稻苗情长势,及时研究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意见,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切实提高田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要做细做实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确保大灾少减产、轻灾不减产、无灾多增产,力夺水稻丰产丰收。(市粮油站、局种植业处供稿)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