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群之窗 > 党群工作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风采】——
东台市富安镇富北村:“五富临门”绘新景 桑蚕织就振兴路

发布日期:2025-07-31 09:19 [ ] 浏览次数:

编者按:近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布第二批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名单,我市一批立足乡土、彰显特色的特色村成功入选。这些村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深挖资源禀赋,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绘就了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乡村新画卷。本系列首篇聚焦东台市富安镇富北村,看其如何依托优势,走出特色发展新路径。

东台市富安镇富北村,紧邻富安集镇北部,老204国道、新长铁路、盐通高铁在此交汇。近年来,富北村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立足蚕桑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产业强、生态美、治理优、乡风淳”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先后获评“江苏省休闲农业精品村”、“江苏省级蚕桑特色产业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 共建共治。富北村以党建引领,打造“服务富情、生活富足、环境富美、治理富能、产业富民”“五富临门”党建品牌。在创建工作中,由村党总支书记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同时激发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构建“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推进机制。

近年来,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年开展文艺演出、健康讲座、技能培训等200余场活动,惠及群众4万余人次。评选“文明家庭”“好婆媳”“致富带头人”等典型,推进美丽庭院建设,营造崇德向善的乡风民风。修订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遏制天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陋习,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开创和美乡村共建共治新局面。



“丝路”筑基,富民强村。依托2812亩桑园,紧扣“建好一片桑,做大一粒茧,拉长一根丝,做靓一个园”的发展思路,将茧丝绸高质量发展与富民强村深度融合,以栽桑养蚕为根基,丝绸、桑茶、桑葚膏、桑葚酒等衍生品多元并进,打造集生产、生活体验、研学、观光、购物功能于一体的茧丝绸产业园,引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农旅融合加速转型。每年为蚕农带来亩平增收1050元,让农民在家门口分享产业增值红利。同时积极创新“丝路”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化、工厂化、智能化的桑蚕种养产业,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深化“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链式效应。全村集聚16家桑蚕产业关联企业,稳定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65.5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4.6万元。



引才返乡,注入活水。出台人才引进政策,积极鼓励合作组织带头人、企业主、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等群体返乡创业。国家级富安蚕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构建起产加销贸工农紧密融合的完整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生态塑形,提升“品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全域整治为抓手,持续加大道路、河道、绿化、公园、卫生设施、雨污分流等硬件建设投入,纵深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实现布局优化、建筑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的“七化”目标。推进“四好农路”建设,全村道路硬化率100%,安装12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村民“幸福路”。推进整村户厕改造,污水管网覆盖率100%,建成垃圾分类点10余个。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擦亮绿色生态底色。结合小流域治理,实施“疏浚+整坡+绿化”河道治理模式,修复生态河坡2000米,建设600米亲水木栈道,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解决了流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富北村以本地特色产业为引串联起千年农耕文明与现代产业振兴。擘画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和美乡村新图景。

局社事处供稿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