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肉质坚实,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我省大口黑鲈主要养殖模式为池塘主养,以下是省农业农村厅推荐的大口黑鲈绿色安全养殖模式典型做法。
一、技术要点
1.养殖条件。养殖池塘一般在10亩左右,池塘深度2米以上,进排水独立分开,配备叶轮式增氧机,功率为0.75—1.0千瓦/亩。每年养殖池塘应进行干塘、清整、曝晒、消毒。池塘配套“三池两坝”尾水净化区,净化区面积不低于大口黑鲈养殖面积15%,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使用。
2.苗种放养。鱼种须经水生动物检验检疫机构检疫合格,建议选择大口黑鲈“优鲈1号”“优鲈3号”等优良品种,鱼种要求活力好、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并驯饲成功。苗种放养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进行,以晴天上午为宜。放养规格一般为体长5厘米以上。放养密度为1500—2000尾/亩。
3.养殖管理。投喂以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为主,配合饲料含粗蛋白需达到45%—50%,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1次。利用投料机自动投喂,并根据苗种规格选择相应粗蛋白含量和粒径的饲料,投喂遵循“慢、快、慢”的原则,投喂至大部分鱼不上水面抢食为宜,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5%。投喂饲料根据水质、天气及吃食情况灵活掌握,及时调整。保持养殖过程中池水溶解氧≥5.0毫克/升,pH7.5—9.0,透明度30—40厘米,氨氮≤0.05毫克/升,亚硝态氮≤0.01毫克/升。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鱼类活动和摄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鱼体检查,发现鱼病及时对症治疗,养殖用药参照《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不使用禁(停)用药物,遵守休药期规定。适时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水、改底;饲料仓库和渔药仓库均保持独立、阴凉、通风。生产记录齐全,养殖过程中投入品使用、鱼种引进、商品鱼出塘等均有记录;生产记录存档两年以上。商品鱼出塘前注重休药期管理并及时开展自行检测;正式上市前采用报备制,经职能部门检测并取得达标合格证后方可上市。
二、大口黑鲈绿色安全养殖模式典型企业
大口黑鲈绿色安全养殖模式典型企业:苏州聚福水产有限公司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公司拥有标准化养殖池塘237亩,工厂化育苗车间4000平方米,年产大口黑鲈水花苗4亿尾,大规格苗种1000万尾以上,优质大口黑鲈商品鱼7.5万公斤。
(市水产站、市局渔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