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农业农村信息
第227期
盐城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5年5月7日
市农业农村局召开5月份工作例会
5月6日,市农业农村局召开5月份工作例会,传达学习全市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暨2025年工作推进及项目建设会议等精神,总结交流4月份工作完成情况,研究部署5月份重点工作。局长施建霞主持会议并讲话。
施建霞指出,4月份,全局上下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推动二季度工作实现良好开局。5月份,全局上下要锚定“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发扬真抓实干工作作风,全力拼抢“二季度”、夺取“双过半”。一是提高服务指导的精度,切实稳生产、保丰收。突出抓好抗旱防灾,密切监测苗情墒情旱情,落实关键田管措施,继续推进以小麦赤霉病为重点的穗期病虫防控,全力夺取夏熟丰产丰收。有序推进“三夏”生产,持续优化生产布局,扎实抓好直播稻控减,提前做好夏收准备。积极开展“三心服务”行动,推进各项技术精准到位。二是提高工作落实的力度,聚力抓重点、提质效。抓项目引建扩投资,精心组织好农业敲门招商、对接科创资源等重大活动,加快列省列市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二季度开工率超75%、投资进度超50%。抓品牌建设强产业,做大做强“6+N”农业全产业链,持续谋划推动海洋渔业发展,精心筹划农产品品牌推介活动,提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抓污染整治促转型,深入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四不两直”明查暗访,推进问题闭环整改。抓乡村建设优环境,加快3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项目实施,开展全市农村问题户厕摸排整治,加快户厕改造实施进度,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抓思路谋划绘蓝图,抓紧研究制定“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深化总体思路和条线思路研究。三是提高筹备谋划的深度,细致办活动、求实效。筹备好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全市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会、全市海洋渔业本质安全能力提升推进会等会议以及苏韵乡情专场推介、产业链综合党委银企对接等活动,确保取得实效。四是提高整治整改的强度,持续优作风、守底线。强化伏休监管不懈怠,严格执行伏休日报、移泊报备等制度,加强专项捕捞管理和渔业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确保伏休秩序良好稳定。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零容忍,聚焦“七条鱼”“两棵菜”,深化重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深化专项整治提效能,抓好以案促改工作,抓实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抓严“510”警示教育,切实将整治成果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实效。(综合处供稿)
我市多措并举全力抗旱夺丰收
一是科学落实抗旱措施。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联动机制,每日调度小麦旱情及抗旱措施落实情况,多渠道发布抗旱技术意见,市县两级成立69个粮油生产管理等服务指导组挂钩到县、到镇开展服务。全市累计安排抗旱资金2331.63万元,用于采购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定额补助购置喷浇灌抗旱机械。全市已施用叶面肥1429.9万亩次,投入各类应急抗旱机械8278台套,其中新购置应急抗旱机械827台套,因田因苗科学落实补水保墒措施。二是有序开展春播生产。及时调度掌握各地春耕春管及在田农作物生产情况,引导广大农户加强水稻秧田准备,科学做好育秧工作。当前全市春播作物已播种195.5万亩,其中春播玉米30.3万亩、春播大豆2.6万亩、春播蔬菜160.4万亩。三是提前做好“三夏”机具准备。制订全市小麦抢收抢烘应急预案,落实夏收作业联合收割机超2万台、粮食烘干机6783台、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2.1万余台,落实水稻插秧机10009台。成立农机抢收市级应急服务队9支,一线应急作业服务队87支;成立农机应急维修队57支,统筹配备专业维修车辆93台,打造“三夏”农机抢修“两小时服务圈”。(综合来稿)
我市稳步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
近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25年全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共编排年度投资亿元以上农业农村重大项目67个,年度计划投资128.6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6.4%和26.7%。其中,农产品深加工项目45个,占比67.2%,年度计划投资81.7亿元;一般农业项目22个,占比32.8%,年度计划投资46.9亿元。截至4月份,开复工项目49个,开复工率73.1%。项目总体呈现出单体投资规模大、精深加工项目多、开复工比例高等特点。(项目处供稿)
我市三大举措绘就盐阜乡村好风景
一是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完善“三纵三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布局,东台、盐都、大丰3个省级片区项目建设进度已达65.3%,新洋港沿线、建湖旅游二号线、黄河故道等3个市级片区规划方案正在编制,拟上报省厅参评省级和美乡村112个,已完成省级初步抽验复核。二是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年计划改造农村户厕4.5万户,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行政村180个,建设农村生态河道850公里,新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个以上,新入选省级传统村落6个以上。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完成生活污水治理11个行政村、管控5个行政村,治理(管控)率达71.8%。三是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健全完善“1+4+1”乡村治理体系,继续推广积分制、数字化等务实管用治理方式,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效能。推进乡村文化与乡村建设相融合,加强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利用,推进亭湖枯枝牡丹培育系统、滨海何首乌种养系统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已完成省级初评。(综合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