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乡村振兴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风采】——
阜宁县阜城街道方黄村:农文旅融合绘就城郊振兴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05-26 15:38 [ ] 浏览次数:

阜宁县阜城街道方黄村,这座距离县城仅5公里的城郊村落,以国家4A级景区盐阜农耕文化园为核,通过“村集体主导+企业协作+村民共创”的运营模式,2024年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5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突破2.8万元,获评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书写了“产村融合、主客共享”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阜宁1.png

三链融合,构建产业新生态。在4.5平方公里的村庄里,方黄村党总支创新构建“土地流转+产业孵化+文旅赋能”发展链条。通过“四议四调四评”民主决策机制,统筹12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稻米、草莓、小龙虾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其中“君君草莓采摘园”占地15亩、亩产达3000斤,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创收300万元;村民依托千亩“百果园”项目开设农产品摊位,户均年增收2万元;龙虾养殖基地吸纳30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

阜宁2.png

三方联动,激活发展新动能。村集体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创新“基建投资+企业运营+农户参与”模式:建设盐阜农耕文化园,打造农耕体验、研学教育等八大功能板块,综合年收入达800万元;建成13条生态河道、15.8公里景观路网,配套4座星级公厕和智慧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培育50户五星级美丽庭院,孵化农产品电商23家,带动户均增收2万元,形成“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参与”的共富格局。

三治协同,打造治理新范式。创新“党建红+生态绿+治理蓝”三色管理体系:73名党员嵌入20个网格,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组成的服务队实现“小事不出网格”;“河长制”“路长制”保障13条生态河道长治久清,动员村民参与垃圾分类;通过文明户评选、积分超市等机制,激发农户主动参与环境整治,评选文明户457户。深入开展户厕、污水治理,着力打造“三横六纵”道路网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阜宁3.png

如今的方黄村,晨曦中可见农耕园里研学孩童的笑脸,暮色里飘荡着农家小院的饭菜香。这个昔日的城郊村落,正以“三产融合、三生共融”的发展实践,演绎着新时代“田园牧歌”的生动故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方黄样本”。

(局社事处供稿)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