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亭湖区南洋镇针对农村集体“三资”日常监管中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及时等问题,在全面推广应用“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的基础上,针对群众高度关注的村级用工、工程项目等重点领域,积极拓展智慧监管功能,“三资”管理质效显著提升。
一、拓展村级用工联网监管功能,强化源头管控
2017年,南洋镇探索拓展村级用工联网监管功能,强化村级用工源头管控。通过发挥平台“信息员、审核员、提醒员、出纳员”作用,实现对资金的全程监管、实时预警。一是“制度化”完善村级用工立项审批。制发《关于推行南洋镇加强村级用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编制用工预算,规范用工流程。细分“环境整治、防汛排涝、植树造林、畜禽防疫、村级运转、创文创卫”6个大类30项,实现用工项目标签式管理。推行派工单制度,立项需经用工组长、村纪检委员、村审核人、村审批人“四方审签”。二是“信息化”推动用工联网实时监管。村级用工时,由村会计对照“四方审签”派工单,将基本信息录入用工模块,并上传项目实施前后照片,确保录入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平台内设预警功能,对人情派工、虚假派工等10类常见问题自动筛查,并动态预警。三是“公开化”倒逼村级用工阳光透明。年度用工预算在镇、村审核审议通过后,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每季度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镇农经部门在派工单“四方审签”的基础上进行“六方联审”;村居报账时在平台中直接导出《村级用工兑现清单》,经镇审核后一律通过银行非现金结算。2017年实行用工联网监管后,全镇村级用工支出较上年下降约50%,成效明显。2021年,其做法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典型案例。
二、拓展农村土地流转监管功能,强化闭环管理
南洋镇结合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信息化闭环监管新方法,制定了《南洋镇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实施方案》。一是清查核实基数。组织第三方测绘公司对历年来承包大户正在履约的承包地重新测绘。测绘时邀请村民主理财成员、承包大户、镇纪委等职能部门人员到场监督。全镇共测绘707个地块,涉及278个承包大户,全镇渗溢集体土地流转后有力促进了集体增收。二是开发线上模块。农村土地流转闭环监管功能模块已于2022年正式上线应用,模块下设农户信息库、承包大户信息库、大户合同信息库和各类预警库。各村居兑现农户土地流转租金时,均通过系统导出防伪兑现清册,送交银行进行批量代发,切实发挥了平台信息员、监管员的作用。三是清收历年欠款。充分利用监管平台提供的数据,加大对承包大户拖欠合同价款的清收力度。该功能运行以来,累计追回拖欠承包金两百余万元。
三、拓展村级工程项目监管功能,规范工程建设
为加强村级小微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降低廉政风险,南洋镇针对性拓展村级工程项目闭环监管功能。一是关口前移,牵住项目审批“牛鼻子”。工程立项审批前,先由村居“四议两公开”程序讨论通过,形成会议纪要,同时出具重大事项报告并编制工程预算,报镇招标办审批通过后,抽签随机选择代理公司,立项审批信息同步录入平台。二是准入管理,避免第三方公司“灯下黑”。平台下设的“第三方公司管理”模块对代理、承建等公司单独建库,动态调整,并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对发现违规行为的公司,列入黑名单,禁止其进入招投标市场,避免“灯下黑”现象的发生。三是全程监管,筑牢工程建设“防火墙”。施工过程中,监理公司需将日常巡查拍照上传平台,审计公司也需拍照上传审计资料。工程完工后,村居应将验收申请公示7天,期间施工单位应接受群众质询。公示期满无异议后,镇纪委、农经、村工程质量监督小组、第三方公司等部门人员,共同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还需将验收报告在村务公开栏公示7天,进一步接受群众咨询和监督。四是末端管控,严防财务支付“不透明”。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付款环节,平台自动生成防伪的付款审批表,历次付款金额由监管平台根据合同约定的付款比例自动生成,确保财务支付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