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前期营养管理。对于准备继续养殖的鱼类,投料时不能盲目追求长得快、产量高,应注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的均衡摄入,提高鱼体抗氧化、抗应激能力,保证拉网、转塘、运输和放养等操作后的成活率。水温10℃以下维持0.5%左右投饵率,水温升高后缓慢增加投饵,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等营养。
2、规范转塘和鱼种投放操作。冬季转塘、并塘以及鱼种投放操作要规范。越冬鱼池尽可能不转塘;尽量减少捕捞和转运过程中鱼体的机械损伤;鱼种下塘前选用食盐、小苏打合剂或聚维酮碘等药物进行鱼体消毒。
3、加强水质管理。前期要保持池塘良好的藻相和肥力。春季尤其是早春气温变化幅度大,增加水深有利于水质相对稳定。可通过在水体中补充无机肥、微量元素和碳源培育浮游生物,或直接补充小球藻和硅藻,预防水霉病发生。晴天中午适当开动增氧机,增加池塘溶氧并搅动水体曝气。
4、谨慎用药。病情发生后不能盲目消毒和杀虫。消毒剂、杀虫剂少用或不用,尽可能使用益生菌和维生素类产品,改善鱼体体质,增强抵抗力;减少拉网、加水等“动水”的操作;减量使用过碳酸钠或过硫酸氢钾、腐殖酸钠、益生菌等底质改良剂。
(市水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