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 地方之窗

盐都:“图上”管实家底 “码上”盘活资源

发布日期:2025-11-14 08:58 [ ] 浏览次数:

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是乡亲们心中的“明白账”,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家底子”。家底不清、资产闲置、价值不显、监管不力,曾是基层治理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焦点。

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新阶段,这份家底如何才能“摸得清、管得住、用得活”?盐都区的答案,是以“数”提效、以“智”赋能,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三资”大数据综合利用项目,通过“图上找地”“码上监管”“线上比价”三大智慧引擎,驱动村集体“三资”管理驶入规范化、透明化、高效化的快车道。

图上溯源,每一寸土地都“颗粒归仓”

治理有效,始于底数清晰。盐都以一场“图上”的精准攻坚,实现了对集体家底的“数字再造”。

现在,镇村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全区246个涉农村(居)现有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的面积、四至范围等信息就能一目了然。

“这是全区农村‘三资’的‘数字画像’。”盐都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葛林琪介绍,通过开发“三资”大数据综合利用项目,整合GIS图、三调数据、宅基地数据并进行精准比对,以往可能被瞒报、漏报的“账外地”“人情地”在图上无处遁形,从源头扎紧了集体资产的“篱笆”。

资产资源一张图,不仅是一张“智慧图”,更是一个“活地图”。它不仅与产权交易平台的交易信息、省“三资”平台资产资源信息库相关联,还能主动预警。“闪烁提示,代表资产两个月内到期。”尚庄镇农经站站长顾茂书边演示边介绍,“系统预警后,我们和村里提前准备材料,无缝衔接下一轮发包,杜绝因合同断档导致集体收入进入‘空窗期’。”

前不久,一位客商前来洽谈番茄种植项目。顾茂书通过这张图,迅速筛选出闲置和即将到期的地块,生成清单。“客商非常满意,表示会逐个参与竞标。”

如今,这张图已成为村集体招商引资的“智慧名片”,沉睡的资源被精准唤醒,转化为发展的真实动能。

码上监督,每一笔交易都“阳光透明”

近日,在潘黄街道新民村村务公开栏前,村民李万选拿出手机,熟练地对准“村集体资产阳光码”轻轻一扫。“以前公开栏内容密密麻麻,看不太明白。现在好了,在外打工的儿子扫码就能看到村里有几块地、租了多少钱,他心里有数,我们更放心了。”李万选说。

小小的“阳光码”,是盐都推行“一村一码、一资产一码”监督体系的创新之举。群众可随时扫描“阳光码”,查询集体资产情况,还能参与资产资源交易等流程的在线民主议事,将“墙上公开”变为“掌上公开”、“定点公开”变为“随时随地公开”。

“这是全省第一张村级‘三资’专属二维码。”盐都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周燕丽自豪地说,“下一步将在全区246个村居推广,让所有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运行。”

盐都区的一个“码”,扫出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也扫出了基层的清风正气。

“码上监督,倒逼我们必须‘码上’规范。”潘黄街道新民村党总支书记董兆付介绍,作为全区首个完成资产清查任务的村,村里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对全村“三资”进行“大起底”,清查结果经过民主程序表决和区级复核。“每项资产都在阳光下,我们干事更坦荡,干群关系也更紧密。”

线上比价,每一份资源都“释放潜能”

资源的价值,如何在市场中得到最公允的体现?盐都开发的农村产权交易“数智管家”,给出了“线上比价”的解决方案。

“数智管家”通过大数据分析,支持区、镇、村三级查看农村产权交易情况,直观展示各类资产资源的成交金额、笔数排名、交易活跃度,还能一键追溯历史交易单价,实现跨时段、跨区域快速比价。

“这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大纵湖镇农村办公室主任倪爱中感慨,“以前土地发包,定起拍价像猜盲盒。价高了流标耽误农时,价低了村民不满。现在好了,参考系统提供的周边同类地块成交价,我们和村民心里都有了一杆‘公平秤’。”

这套价格指数,成为资产盘活、招商引资的“决策罗盘”。通过定期比对分析区、镇、村三级资产资源交易价格指数,帮助镇村精准掌握集体资产资源的实际价值,为资产盘活利用、投入产出提供决策依据,确保村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

数据的权威性,赋予村集体在市场中的底气和智慧。大纵湖镇陈捷村的千亩水面即将重新发包,村书记张雅通过系统比对后信心满满:“周边条件相似的地块租金已涨到千元,有了数据支撑,我们就能为村集体争取最合理的收益。”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看着数据决策”,线上比价避免了集体资产流失,更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资源的市场价值,真正实现保值增值。

盐都的探索证明,当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沉睡的资源被激活、基层的权力被规范、农民的主体地位被彰显,集体资产就能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活水源泉”。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陈兴亚曾路婵通讯员:周燕丽)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