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概况
中粮家佳康(江苏)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坐落于东台市沿海经济区,由中粮集团旗下中粮肉食投资公司兴建,主要从事饲料加工、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生猪屠宰、肉制品深加工、销售等业务,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的食品企业”,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健康生猪产业化项目。公司现已投资25亿元,围绕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制品三大产业发展,已建成年产36万吨饲料、年出栏60万头商品猪、年屠宰150万头生猪、年加工2.5万吨中西式肉制品深加工的产业集群。依托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公司可有效进行上下游协同,在成本控制、食品安全、研发与创新、品牌美誉度、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优势明显。
二、主要做法
1、做实一产保供给——推进智能化发展
一是推进饲料加智能化发展。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融入饲料加工产业中,建成了基于原料卸货与储存、原料粉碎、配料与混合、产品制粒及成品储存等5个模块的数字化、自动化、全流程中控监管系统,有效规避了原料进仓失误,原料加工环节实现了原料精准输送、粉碎设备自动启停、半成品自动输送至指定待配料仓的全自动控制,配料环节实现自动称量添加、自动混合,加工后端实现了制粒温度、后熟化温度、冷冻温度等重要参数实时监控及动态调节,成品包装环节实现了精准计量、分类入仓。智慧化中控系统的应用,可实现系统数据与中粮E+、饲料协调平台等管理系统的共享与交换,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同时,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及数据利用效率。二是提高生猪养殖智能化水平。在种猪繁育端,公司引进生产性能优异的丹系、法系、加系种猪及国际先进的OSBORNE奥饲本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与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开发中粮种猪繁育芯片,利用全基因组、克隆等育种技术,将基因检测基础数据嵌入评估模型,加速种猪遗传改良速度。在商品猪养殖端,采用中粮首创的29天批次生产工艺及自动饲喂技术,实现了母猪批次发情、配种、分娩、断奶、转群、出栏。在满足规模化生产的同时,有效杜绝了批次间交叉污染、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等疾病的传播。猪舍接入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实时监测、支持视频回放,为饲养员提供便捷化查询的同时可有效追溯关键点操作。
2、做强二产稳品质——规范屠宰加工
自建生猪屠宰厂设计年屠宰量达150万头,为规范屠宰加工各环节,保障肉产品品质,加持了智能化的屠宰生产线、可追溯系统及冷库物流系统。引入自动化屠宰生产线,实现了赶猪自动分组进入二氧化碳致晕机,自动运输,封闭式自动烫毛、打毛,智能化自动劈半机通过智能定位系统实现自动劈半,同步在线自动检测,规避了人工操作的风险。引入智能化可追溯系统,使胴体、红脏、白脏等各部位实现同步检验,每个生猪胴体自动生成条码,下道工序发货或分割生产前,扫描条码与销售客户关联,保障食品安全可追溯。引入立体冷库物流系统,控制部分采用德国bps条码带编码认址、条码识别,配合无线以太网络和现场总线控制、西门子PLC程序控制、可视触屏人机对话、无线手持终端信息采集等新技术,并与物流运输车上监控设备无线连接,实现装货、运输、配送过程全程可视化、可追溯。
3、做好三产提效益——创新品牌营销
严格遵循“引领行业安全标准、保障国民肉食安全”的经营理念,严守“安全五道关”,即环境关(拒绝污染)、饲料关(拒绝瘦肉精)、养殖关(严控抗生素)、繁育关(拒绝氟烷基因)、加工关(安全可追溯),严控产品品质各环节,深耕华东长三角市场,致力于打造亚麻籽小包装肉超级单品。2023年全年线下铺设直营店、加盟店128家,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开展试吃品鉴、美食沙龙、高端食材进社区等活动进行线下推广,拓展传统超市门店187家,亚麻籽小包装肉超级单品全年累计销售600余吨,产品美誉度及影响力大幅提升。
三、主要成效
2023年,通过智能化建设,饲料产业减少用工近30%,饲料加工成本同比降低12.6%,生猪养殖产业料肉比同比优化12%以上,平均出栏天数同比下降3.5天。生猪屠宰产业“家佳康”品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公司猪肉产品继获国家奥体中心训练局、中国航天指定供应商后,具有自主产权的“亚麻籽猪肉”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多次荣登北京卫视“食养中国”节目,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当地的影响力。2023年度获“盐城市五星企业”“盐城市十佳纳税企业”等荣誉。(畜牧业处、市畜牧兽医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