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夏大豆处于结荚期向鼓粒期过渡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据8月23日苗情调度,大豆株高84.0厘米,主茎节数13.5个,主茎分枝数3.1个,总体长势正常。针对夏大豆生产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及科学防灾减灾,现提出夏大豆鼓粒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一、追肥促弱。对生长表现脱肥或生育期延后的地块,可通过喷施叶面肥,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粒重,将产量损失降到最低。如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症状,可通过叶面喷施微肥补充镁、锰、钼、硼等微量元素。在大豆结荚期、鼓粒期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喷施磷酸二氢钾0.2kg+米醋0.16kg+硼肥增荚促熟。
二、防病治虫。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时制订防治方案,并遵循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夏大豆此时期主要防治危害果实类的害虫,如大豆食心虫,在成虫羽化盛期和幼虫食荚前施药防治。同时,注重叶斑病、褐斑病、细菌性斑点病等病害的防控。在重大病虫防治过程中,可与喷施叶面肥同时作业,实现“一喷多促”。
三、抗旱防涝。密切关注异常天气情况,做好防灾减灾预案,切实减少灾害对大豆生产的影响。对降雨过多出现明水的地块,及时组织人力和机械力量疏通田间沟渠、挖渗水沟,加快排水散墒。同时,及时增施速效肥、防治病虫害,减小涝害对大豆产量的不利影响。结荚期、鼓粒期若高温、无雨天气连续出现,则应及时灌溉,亩灌水量20立方米左右,尽量减少豆荚脱落。
四、适时收获。联合收获最佳时期为大豆完熟初期,此时大豆叶片全部脱落,植株呈现原有品种色泽,籽粒含水量降至18%以下。为提高收获质量,大豆联合收获机可配置扰性割台,尽量降低拨禾轮转速,调节脱粒滚筒与凹板筛之间的间隙、调整清选系统风机转速。
(市粮油站、局种植业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