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镇位于盐城市盐都区西北部,是以烈士杨学富命名的红色乡镇,素有“建筑之乡”和“医疗用品特色镇”美誉,走在学富镇各个村庄,再也闻不到旱厕的臭味,也看不见到处乱飞的苍蝇,这一切都得益于学富镇2022年以来轰轰烈烈开展的“厕所革命”。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改厕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意义重大。因此,一开始,学富镇就把它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学富镇三永村支部书记张代勇身有感触的说,三年来三永村接受改厕任务450户,并都提前完成了改厕任务。然而,纵观三永村改厕成绩较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一、传统观念扎根,改厕难。一个小小的厕所容易改造,但人们的传统观念却不易改变。“用惯了几十年的老式厕所了,现在给我说要改厕,改了不习惯怎么办?再说,一个厕所改得出个什么花样来,坚决不改!”2022年,村民张金海听说厕所要“革命”,要修建三格式化粪池,厕所还要安装座便器、冲水设备等,快80岁的张大爷很不理解,甚至带有抵触情绪。对此,村干部不厌其烦上门,给张大爷讲解改厕的补贴政策和改造后的好处,并带他实地参观其他村民改造后的厕所,几番劝说后,张大爷动了心……
现在,每每谈起自家的厕所,张大爷总会乐呵呵地说:“厕所还是改了安逸哟!厕所改了、环境好了,孙子们每次从城里回来都不想走哟”。
在三永村有很多和张金海一样的村民,因为传统观念,原来不愿改厕,后来又因为村委会各项改厕工作做得到位,大家都抢着要改厕。如今,昔日的坐凳式粪坑已大变模样,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可谓是小厕所改出了大民生。
二、改后干净卫生,环境靓。农村厕所改造,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走进村民唐中华家,改造后的厕所格外整洁,厕所外的三格式化粪池不渗不漏,厕所内有座便器、废纸篓等,与过去的农村旱厕相比可谓是云泥之别。“我们家原来的厕所是一个粪坑,上面放一个木制弓凳,不封闭,又脏又臭,蚊子苍蝇到处飞,经过这样一改,厕所周边的环境面貌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唐中华女儿在镇上居住,由于离家近,经常会带着孩子回家看望父母。以前没改厕时,每次回家,小外孙总要往村部上的广场跑几趟,原因让唐中华夫妇哭笑不得。原来,外孙蹲不惯外公外婆家的弓凳,每当想上厕所的时候,他就会跑向广场上的公共厕所。如今,家里的厕所干净又卫生,外孙再也不怕在这里上厕所了”。唐中华高兴的说。
走进三永村8个自然村庄,三格式化粪池随处可见,走进村民家中,干净整洁的厕所映入眼帘。从蚊虫孳生、臭味刺鼻的老式旱厕,到洁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改厕可谓改出了农村的好风景。
三、多措并举改厕,效果好。大约近两年时间,村民从被动劝说改厕,到主动要求改厕;从以前的抵触情绪,到现在的满意认可,三永村真正做到了农村旱厕应改尽改,不仅改厕进度快,改厕效果也很好。首先,为有条不紊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村委会成立了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村干部积极作为,主动联系辖区村民,走进田间地头,走到农户家中,实地了解群众改厕需求,鼓励村民改厕。其次,多次举办改厕宣传活动,发放改厕、健康知识方面的宣传资料,宣传改厕的好处,提高村民改厕积极性。最后,为保障质量,由村监督委员会、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农户监督改厕质量,镇人居办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确保达标通过验收。
农村改厕,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通过扎实推进改厕工作,真正意义上改掉了粪便外露对环境的污染,改变了多年形成的农村如厕旧习,改善了村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把农村无害化厕所提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教育引导群众培养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改厕工作得到了农民群众理解、支持,使改厕工作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为助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