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正值“三夏”生产关键时期,夏播大豆即将抢时播种。为科学指导我市夏播大豆生产,确保丰产丰收,特制定2024年夏播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选用优良品种,做好种子处理
为满足食用大豆品质需求和全程机械化生产需要,选择通过审定或引种备案的高产、优质(高蛋白、高油)、加工品质好、耐密抗倒、抗逆性强、适应性好、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品种。沿海地区、里下河地区推荐徐豆18、瑞豆1号、苏豆13等;渠北地区推荐齐黄34、苏豆21等,示范种植盐豆2号。
播前做好种子筛选及发芽试验,确保种子纯度和净度大于98%、发芽率大于85%。做好精选和晒种,剔除病斑粒、虫蚀粒、破瓣粒和杂质,确保种子饱满、均匀、活力强。选用适宜药剂进行拌种,防治地下病虫害,注意拌种均匀,拌后阴干,切忌暴晒。有条件的可以用大豆根瘤菌肥进行拌种,但应避免与酸性农药同时应用。
二、适时适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夏播大豆适宜播期在6月中下旬。前茬作物收获后如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左右或出现10毫米以上降雨,可抢墒播种,墒情不足时要造墒播种。可选择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播种,一次性完成播种、侧深施肥、封闭除草、秸秆覆盖等作业,播种行距40厘米,播种行深度3~4厘米,施肥行深度8~10厘米,两行间相距8~10厘米。亩用种7~10公斤,成苗1.2万株~1.5万株。人工精量点播,播种行距40~50厘米,株距15厘米,每穴播种2粒,盖种深度2~3厘米,播种量控制在5~8公斤/亩,亩成苗1.4万株~1.6万株。
三、加强肥水管理,注重促壮控旺
1.完善田间沟系。要开好田间三沟,确保沟系畅通,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播种时如遇干旱,要造墒播种,播后遇干旱要及时补好出苗水。开花结荚期如遇干旱应及时补水,减少落花落荚,增加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
2.科学运筹肥料。一是增施基肥。亩用15~20公斤三元复合肥作基肥。二是巧施苗肥。对于土壤肥力较差、幼苗长势较弱的田块,要及时追施苗肥促转化,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三是适施花粒肥。开花初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适当追施花粒肥有利于保花、保荚、促鼓粒,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可每亩施用尿素5~10公斤。四是鼓粒中后期喷施叶面肥。鼓粒中后期每隔7~10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次,可延缓大豆叶片衰老,促进鼓粒,增加百粒重,提高产量。
3.化控健身栽培。大豆植株容易徒长,并引起倒伏,提倡因苗化控。苗期只对旺长田块用多效唑轻控,以免植株底盘被过分压低,导致减产,且影响机械收获。分枝至开花结荚期是大豆化控的关键时期,可选用烯效唑等进行化控。
四、精准安全用药,加强杂草防控
苗前封闭:播种时如果土壤墒情、整地质量较好,建议结合播种进行田间封闭除草,采用适宜药剂按说明书规范用药,直接地表喷雾,最好在播种后48小时内完成。
苗后除草:无封闭除草或封闭除草效果不理想的,应用苗后除草剂除草在大豆三叶期前喷施,同时避开中午高温施药。大豆超过三叶期及在中午高温喷施,易造成大豆叶片干枯。
五、加强绿色防控,减少产量损失
大豆生长期间主要病害有花叶病毒病、细菌性斑点病等。主要虫害有豆荚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点蜂缘蝽、造桥虫、蚜虫、红蜘蛛、食心虫等。大豆病虫害防治要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开展绿色防控,严格规范喷药时间、方法和用量,避免重喷、漏喷,防止药害发生,提高防治效果。
六、适期及时收获,确保丰收丰产
大豆最佳收获时期在完熟初期,此时大豆植株茎、荚变褐、叶片基本脱落,籽粒变圆变硬有光泽,荚中籽粒与荚皮脱离,摇动时植株有响铃声。要选择适宜的机械收获,可保证收获质量,提高收获效率。要注意避开露水,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响外观品质。收获时还应根据天气状况抢晴收获,防止雨淋、炸荚、霉变,以确保籽粒的商品性。脱粒后及时晾晒,待籽粒含水量降到13%以下时即可入库贮藏或销售。
(市粮油站、局种植业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