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村地处东台镇东首,耕地面积5200余亩,全村800多户村民,2022年以来上官村9个组477户通过改厕,取缔了过去的露天粪坑,用上了同城里人一样的抽水马桶,人居环境提升显著。时下,走进东台市东台镇上官村,“乳猪西瓜,香甜天下”的大招牌便赫然入目,车水马龙般的344国道和东蹲大道穿流而过,素有“小香港”之称的上官一条街人来人往,超市、银行、饭店比肩而建,华灯初上显得气势非凡,人居环境美不胜收。
新时代的“李有才板话”
上官村推进户厕改造,刚开始也有难度,少数村民担心改厕后改变了生活习惯,特别是不在大寒期间,怕带来未知的不便。村里先是进行普遍号召,也曾到农户中走访,但没少吃“闭门羹”,怎样打开群众的心扉,让大家消除疑虑成了一个新课题,村党总支书记卢俊兰请大家集思广益,“不如请老书记讲堂来帮帮忙”,一位村干部的点拨让卢俊兰茅塞顿开,“对,请老书记们出山是个好主意”,卢俊兰一拍大腿,脸上乐开了花。她随即找来了十位离职老书记,请他们助力。有“秀才”之称的老书记何银寿近80岁了,立即爽快答应了,“笔杆子”邱成书也当场应允,还有邱春香、夏有官等一众人都积极响应。大家一商议,决定编一台节目,由何银寿来当导演,邱成书当编剧,其余人作演员。说干就干,编剧本的挑灯夜战找素材,作曲的专注搜集江苏民歌拿来改编,其他人就服装、道具就地取材。利用村文化大礼堂抓紧排练,虽然平均年龄70多了,但大家乐此不疲。很快节目就有模有样,大功告成。
“农村改厕就是好,整村推进头一遭,涵管砖混一体化,三种模式顶呱呱。”上官村“老书记讲堂”新推出快板“农户改厕就是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接地气的语言,让村民们不仅过足戏瘾,而且了解了改厕的益处。根据江苏民歌《杨柳青》改编的小调“户厕革命好处多”四段歌词也是易学易唱,风格清新,成了男女老少的最爱,堪称新时代的“李有才板话”。
首演就放在中秋节,早就翘首以盼的村民纷纷扶老携幼前来观看,随着快板、联唱、二胡独奏等节目的上演,加上一体化玻璃钢实物展示,村民们对改厕加深了理解。这之后,“老书记讲堂”成员又深入到全村9个组,在农户场地、在大棚田头,在森林小院见缝插针进行宣传。村民杨龙春成了热心观众,“老书记讲堂”到哪他就跑到哪,成了义务宣传员。就这样,村民们摒弃了旧观念,接受了改厕新事物。
改厕促成的“金玉良缘”
2023年年底,上官村村民老孙家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氛围。一对新人在众人簇拥下正在拜天拜地,夫妻对拜。而令人意外的是,之前因为没有改厕,这桩婚姻差点因此泡汤。
原来,一年前小孙谈这门亲事时,女方的父母按农村习俗前来访亲,小孙家两层小楼倒也收拾得干净利落,家中陈设也一应俱全,再看厨房,灶台贴着瓷砖,冰箱冰柜摆放整齐,是个殷实的庄户人家。看罢楼房、厨房,介绍人又领他们看楼房后的院落,这一看不打紧,女方父母脸上立刻“晴转多云”,为啥呢?原来楼后有三间猪舍,中间的部分是个卫生间,但因没有改厕,也未装抽水马桶,不仅有股异味,而且有几只苍蝇、蚊子正在乱飞。都新时代了,怎么居家环境不讲究呢。
回去后,女方父母给媒人捎信说,什么时候把厕所改好再谈。村里偶然了解这一情况后,决定将此作为典型,树个标杆给大家看看。于是,登门到户,与老孙一攀谈,老孙高兴地说:“我正有此意,你们来得真是个及时雨啊!”不日,施工队来了,水泥、黄沙、石子、砖块一块进来了,经过两天紧张奋战,玻璃钢一体化的新型厕所就诞生了,而且还有免费安装的抽水马桶、门帘。如厕后按钮一摁,自来水一冲,整个卫生间改天换地,就像换了人间。老孙趁热打铁,又将卫生间贴上瓷砖并吊了顶,安装了电热水器、梳洗镜盒,并将洗衣机也搬到了卫生间,乍一看不仅不比城里人差,还有点现代化的味道。还是那个介绍人来参观后直竖大拇指,当即拨通了女方父母的手机,让他们二次来看。这回再看,再也不是那个涛声依旧唱的“这张旧船票难登客船”,当即应允了这门亲事。经过一年相处,小伙子与姑娘情投意合,与2023年底结成百年之好,成就了一段改厕带来的美满婚姻佳话。
风风火火的“李双双”
在上官村推进改厕的过程中,不得不提到村党总支书记卢俊兰,这位改厕总指挥殚精竭虑,夙兴夜寐,为整村推进如期完成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被人们誉为新时代的“李双双”。
“快”字当头,是卢俊兰的一贯作风。上官村户数多,几乎家家户户长西瓜,有的举家在外承包农田,家中长期“铁将军把门”。“决不能因此耽误了改厕工程”,卢俊兰千方百计的联系这些农户,遇到在手机中说不清道不明的,她就以慰问在外务工者的名义专程拜访。村民李伟在盐都区种植葡萄,办了一个葡萄园,看到卢俊兰亲自前来非常感动,连称“想不到书记这么关心”,卢俊兰将改厕的好处宣传后,李伟当即就答应了。像这样的户就有十多户,“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由于卢俊兰的不懈努力,上官村出现了争先恐后排成队,唯恐自身掉下队的改厕场景。
“实”字为要,更是卢俊兰的不二选择。改厕是农村环境提升的一次革命,必须实打实,不能形成“豆腐渣”、“半拉子”工程,卢俊兰对中标单位严格要求,并与监理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及时进行沟通。同时,还发动村民代表对工程现场实时进行检查,不放过一点隐患。“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卢俊兰如此说,体现了一位当代农村领头雁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