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农业农村信息
第206期
盐城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4年2月1日
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全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交流会议
1月31日,市农业农村局召开2023年度工作总结交流会议,全面“盘点”2023年工作,进一步谋划2024年思路举措。局长施建霞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全局上下要围绕“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重大任务,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创造更多具有盐城辨识度、全省显示度、全国美誉度的“三农”新成果,在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中奋力谱写崭新篇章。
施建霞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2023年取得的成绩。她表示,2023年全局上下砥砺前行、奋发进取,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稳中求进、难中求成、变中求好,三农“基石”更加牢固、强农“筋骨”更加坚韧、发展“引擎”更加强劲、成事“氛围”更加浓厚,在农业强市建设起笔之年交上了一份厚重提气的好答卷,给现代农业“金”名片再添一抹靓丽色彩。
施建霞强调,2024年是全面推进农业强市建设的关键之年。奋进2024,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清醒认识新挑战、深刻领会新要求,推动农业强市行动方案落实取得突破性进展,彰显农业领域优势取得标志性成果,把精心描绘的“施工图”变为可感可见的“实景图”,以实干实绩为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作出“三农”贡献。一要以高水平为准绳,主动加压,推动强农建设实现新突破。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抓的更实,善于“立足大局看一隅、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围绕“五强两优”农业强市建设目标,把重任排在前,把担子压在先,推动稳产保供、科技创新、产业振兴、农村改革、农民增收、乡村建设六大重点付之于行动、见之于成效,以自身所能在服务全市、全省发展大局中展现“三农”担当、盐城作为。二要以高质量为要求,抬高标杆,推动特色优势取得新成果。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中要争当排头兵,在融入重大战略中要拼当先行者,在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上要勇当示范生,在农业规模总量、全省份额增量、发展速度质量上全力向前冲,在强农政策资源、农业项目资金、农村改革试点上积极向上争,为打造长三角产业发展新空间、保障保供大基地、生态休闲大花园赋能加力。三要以高效能为原则,改进作风,推动履职尽责呈现新成效。大力弘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克服本领恐慌,找到破解问题的“金钥匙”,强化系统观念,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将难点干成亮点,守住廉洁底线,坚持挺纪于前,履行“一岗双责”,持续深化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以实打实、硬碰硬的发展成果,让基层和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四要以高标准为导向,抓紧抓实,推动良好开局筑牢新起点。有力有序落实好春节前后排定的重点工作,认真筹备市委农村工作会议、2024“盐之有味”年货大荟等重要会议活动,谋细谋实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完善全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编排全年招商引资活动,一着不让抓好当前农业生产,谋划推进春耕备耕,抓实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综合处供稿)
我市推动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建设“6+N”农业全产业链集群。2023年全市农业全产业链规上企业年开票超500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水产产业链入选全省农业产业链发展典型案例。二是推进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11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中粮肉食、光明米业、益海粮油、先正达等一批领军型龙头在我市新上加工项目。三是优化农业招商体制机制。挂牌成立农业招商处,市县联动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全年举办盐城预制菜产业(上海)招商推介会等农业专题招商活动102场次、签约项目104个、协议投资114.5亿元。四是全面布局预制食品产业。举办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成立盐城市预制菜产业发展联盟,全年新开工建设预制菜加工项目12个,我市“黄焖甲鱼”在全国预制菜争霸赛中获评“我最喜爱的预制菜”。五是加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重点规划建设12.3平方公里的粮食(食品)加工物流产业园,全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共入驻企业209个,入驻企业营收达400.94亿元,累计带动就业近2.5万人。(乡村产业与合作经济处供稿)
我市农村产权交易突破200亿元
近年来,盐城大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信息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积极引导包括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在内的各类农村产权有序进场流转交易。全市已建成11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133个镇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实现了标准化交易平台县镇全覆盖。自市场建设以来,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全市累计完成交易项目数112074笔,交易金额206.91亿元,流转土地422.63万亩。其中,农村土地经营权、涉农资金项目、集体经营性资产3个品种交易规模居前3位,累计交易金额分别为135.96亿元、36.67亿元、18.98亿元,占总交易量92.6%。累计实现交易溢价9.34亿元,有效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经管站供稿)
盐都区打造乡村治理积分特色化应用场景
盐都区试点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数量化指标,对农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并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引导村民形成“自我管理、主动参与、相互督促”的乡村治理新风气。一是科学构建积分体系。印发乡村治理积分制实施方案,引导21个试点村居以村规民约为基础,聚焦9大类46条内容,因地制宜细化积分标准,加减分项内容设置齐全,让乡村治理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二是搭建智能积分平台。开发乡村治理积分制平台app端和web端,通过不同路径增加积分,开展积分兑换生活物资试点,做到积分收集、甄别、管理、运用、分析全程电子化、数据化。三是探索多元激励措施。乡村治理积分奖励包括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和政策支持3类。家庭总积分在全村排名前5%的,由区、镇、村予以表扬,在“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评优评先活动中优先推荐。农户凭家庭积分在当地村委会“乡村治理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农资产品、农业生产器具等。(盐都区农业农村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