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 当前农事

全市2024年小麦秋播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24-10-10 17:59 [ ] 浏览次数:

2024年夏熟我市小麦面积、单产、总产创历史新高。小麦种植面积持续增加,面积631.88万亩,比上年增加3.49万亩,比历史最高的2017年增加5.78万亩;总产250.09万吨,比历史最高的上年增加3.87万吨;单产395.8公斤,比上年增加4公斤,创历史新高(2015年395.7公斤)。东台、建湖亩单产超过400公斤。2024年秋播要紧紧握住绿色高质创建和单产提升这两个抓手,强化优新品种选择、秸秆综合利用、秋播质量提升、肥药高效施用、全程防灾减灾五项措施,进一步加强新型种植主体的带动作用,全力提升我市小麦种植水平,保障单产提升稳步发展。秋播技术主要抓好“五个推进”:

一是推进优新专用品种。淮北麦区以偏强筋和中筋半冬性白皮小麦品种为主;里下河地区以中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为主,搭配偏强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沿海地区以弱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为主,搭配种植中强筋春性红皮小麦。适宜淮南麦区选择的主导品种有:镇麦12号、扬麦25、扬麦33、宁麦13、农麦88、扬麦23、镇麦18等;可扩大示范推广的品种主要有:扬麦34、扬辐麦13、盐麦1号等。适宜淮北麦区选择的主导品种有:淮麦33、淮麦44、徐麦35、淮麦35、郑麦1860等;可扩大示范推广的品种主要有:淮麦66、徐麦2100等。要推广应用种子包衣或药剂处理,因地制宜,科学选药,避免“白籽”下地。推动建立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强化与面粉加工企业与食品加工企业联动,实现优质、专用、高效生产。

二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秸秆,加强秸秆离田试点工作。对于秸秆还田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农机农艺结合、栽培措施配套。碎草匀铺是秸秆埋草还田的关键第一步,直接影响到秸秆还田和整地播种质量。前茬收获机械要普及切碎、匀铺装置,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碎草长度控制在5~10厘米,越碎越好,适墒旋耕或犁旋作业,尽量深埋秸草并提高整地质量。如果收获机切碎匀铺装置不到位或碎草匀铺效果较差,应立即采取秸秆粉碎机灭茬粉碎作业后再进行埋草整地作业。旋耕埋草效果相对较差,要加大马力、中慢速行驶,确保旋耕埋草深度达到15~20厘米,防止稻草入土成团或富集于浅表(播种)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积极推广耕翻埋草整地,可最大限度降低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带来的负作用。此外,还可采用“耕—耙—旋”、“旋—旋”等增加作业次数的方式提高整地质量,为提高播种质量打好基础。

三是推进播种质量提升。坚持适期、适量、适深、适墒播种,千方百计提升播种质量。全力适期播种是确保壮苗越冬、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我市小麦适期播种范围,淮北半冬性小麦品种于10月1530日,淮南偏春性品种为10月25日~11月5日。我市稻茬小麦总体茬口偏晚,播种季节很紧,秋播工作要突出“抢”字。适量播种确保适宜基本苗、建立高效群体、实现足穗的重要措施。适宜的播种量因根据播期、播种质量、肥水条件等因素灵活调节。高产、超高产栽培,应在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播种量,以最少基本苗实现预期足穗。大面积生产上,适期播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2万~16万之间;迟于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1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晚播独秆栽培,北部地区最多不超过35万基本苗,中南部地区最多不超过25万基本苗)。适期播种种子发芽率正常情况下,可根据“斤种万苗”原则确定播种量,晚播、气温较低条件下田间出苗率下降,斤种成苗6~7千,需适当加大播种量。要大力推广机耕、机播专业化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播种量精确调控,提高播种均匀度,根据墒情调节播深,防止深籽、露籽、丛籽,确保一播全苗,实现齐苗、匀苗、壮苗。

四是推进肥药高效施用。有条件的地区,在高肥力土壤上,推行“速效氮+缓释氮”一次施肥模式;在中等肥力土壤上,实行“速效氮+缓释氮”一基一追施肥模式。对于大部分常规肥料种植田要加强肥料运筹,提高利用效率,秸秆还田较多的田块要适当提高基肥比例,防止出现生理夺氮影响麦苗生长。弱筋小麦一般掌握总施氮量12~14公斤/亩,以基肥:平衡肥:拔节肥为7:1:2的氮肥运筹方式为宜;中筋小麦一般掌握15~18公斤/亩,强筋小麦一般为16~20公斤/亩,氮肥施用比例宜采用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1:2:2的运筹方式。根据土壤基础地力水平,中筋、弱筋小麦宜采用氮磷钾配比为1:0.4~0.6:0.4~0.6,强筋小麦宜采用氮磷钾配比为1:0.6~0.8:0.6~0.8,磷钾配以基肥:拔节肥5~7:3~5为宜。晚茬麦氮肥施用则要基本稳定并适当后移。搞好冬前化除。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封杀化除。越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效果不理想、杂草达标田块,及时根据草相进行喷药化除。避开寒潮来临前用药,冷尾暖头气温适宜时打药,防止药冻害发生。

五是推进抗灾减灾预防。播后适时机械开沟,每3~4米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厘米,沟深20~30厘米;距田两端横埂2~5米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米增开一条腰沟,沟宽20厘米,沟深30~40厘米;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厘米,深40~50厘米,确保内外三沟相通。板茬播种或还草田块需通过减少竖沟畦宽,提高内三沟开沟密度和深度,增加沟系取土量和对畦面覆盖,防止露籽现象。强化播后适墒镇压,秸秆还田量大、播种质量差、播后镇压不到位、表层疏松的田块,适度灌溉是首选之策,也可选择在“冷尾暖头”、气温回升且无霜冻无露水的晴天进行适度镇压,可弥合土缝、促进根土密接、提墒保温防冻,要注意根据苗情长势长相把握适当的镇压强度,防止过度镇压。

 

                 (市粮油站、局种植业处 供稿)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