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蚕生产在即,蚕种浸酸既是秋季丝茧用种的重要技术处理环节,又是保证蚕种质量的重要步骤。为了确保今年全市秋季用种平衡供应,保障农村蚕农安全用种,我市东台蚕种场、滨海蚕种场紧紧围绕今年工作目标任务,严标准、高质量,开展秋季蚕种浸酸工作。8月6日至15日开展蚕种浸酸工作,共对近10万张华康3号、菁松皓月一代杂交种和1900张原种进行浸酸整理工作。 浸酸工作前期,蚕种置于两地蚕种场新建冷库中以36-38℉中冷藏保护安全期45天以上,同时加强设施设备调配,检查调试好库房、保护室、浸酸灶、脱酸池、脱水机、温度计、比重计、棒状温度计等设施设备,定期记载温度等相关数据,超前做好生物试验,发现情况及时调整完善。浸酸工作期间,先后历经出库、散冷、折种、调酸、加温、装笼、浸酸、记时、测温、脱酸、脱粒、脱浆、脱水、晾干、保护、盐水比重、脱盐、脱水、晾干、卵质调查、称量装盒、贴标、点数、捆扎、入库冷藏等具体技术性关键工序,落实好每个节点的关键技术措施。
今年秋用蚕种浸酸工作,是盐城历史上首次实施“场部浸酸”,由两家蚕种场新建蚕种冷库承担此项任务。根据省蚕种所《蚕种浸酸工作指导意见》(苏蚕〔2023〕5号),在省、市业务部门指导下,东台、滨海两家蚕种场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分别组建了2023年秋季蚕种浸酸工作专班,落细落实工作举措,聘请省、市权威技术专家现场指导、传授技术,严格把控浸酸工作中的各项技术要点,确保了蚕种浸酸工作顺利圆满结束,切实保障今年秋用蚕种的质量,让全市广大蚕农用上放心合格种。(市蚕桑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