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 当前农事

机插水稻钵苗育秧技术要点

发布日期:2023-05-04 10:50 [ ] 浏览次数:

一、壮秧指标

秧龄25~30天,叶龄4.5~5.0叶,苗高15~20cm,单株茎基宽0.3~0.4cm,单株绿叶数≥4.0,叶色4.0~5.0级,平均单株带蘖0.3~0.5个;根系发达,单株白根数13~16条,单株发根力5~10条;百株地上部干重8.0g以上,叶挺苗健,叶色深绿,无病斑虫迹,基茎较宽,秧根盘结好,孔内根土成钵完整,钵体苗重5g左右;成苗孔率≥95%、平均每孔3~5苗(穗数型、中穗型品种平均4~5苗,大穗型品种3~4苗;秧盘间、孔穴间的苗数、苗高以及粗壮度整齐一致。

二、种子处理

选用适合当地机械种植方式的高产、优质、高抗品种,确保种子质量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纯度98%以上,发芽率95%以上。选种前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药剂处理浸种48~60h,30~35℃催芽10h,也可用专用水稻种子催芽机器,确保发芽率95%以上,芽长不超过1mm。

三、苗床准备

(一)秧田选择。选择地块平整、土质肥沃、运秧方便、灌排条件好的旱地,按照秧田与大田比留足秧田(常规稻1:50),提前耕翻晒垡碎土,并适当培肥。

(二)营养土配制。取大田表层土晒干,打碎土块,过五目细眼筛子,常规稻按每亩70kg备足细土,杂交稻每亩60kg。每100kg细土加壮秧剂0.5kg,充分拌匀后堆置2~3天,以防出现肥害。

(三)秧田整地与秧板制作。育秧前10~15天整地,地表平整,无残茬、秸秆和杂草等,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cm。上水后,经过2天沉实,排水晾田,开沟作畦,畦面平整,高低差不超过1cm。根据钵盘尺寸规格(长61.8cm×宽31.5cm×高2.5cm),畦宽1.6m、畦沟宽35~40cm、沟深20~30cm,灌排分开,内外沟配套。

四、精量播种

(一)适宜播期。根据“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原则。在确保水稻安全齐穗、灌浆结实不受秋季低温危害的前提下,一般根据移栽期及大田让茬时间、大田耕整与沉实时间等,按照秧龄25~30天推算播种期,一般以5月15日~5月30日为宜。

(二)适宜播量。常规粳稻每亩用种3.0~3.5kg,每孔适宜3~5苗,每孔播种5~6粒为宜;杂交粳稻每亩用种1.5~2.0kg,每孔适宜2~3苗,每孔播种3~4粒为宜;常规籼稻每亩用种2.0~2.5kg,每孔适宜3~4苗,每孔播种4~5粒为宜;杂交籼稻每亩用种1.0~1.5kg,每孔适宜1~2苗,每孔播种2~3粒为宜,根据品种千粒重计算每盘播干种子重(每盘448钵孔)。

(三)机械播种。采用钵苗专用型播种机流水线定量播种。播前严格调试播种机,钵内营养底土厚度应稳定达到2/3孔深;按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选控机器播量(平均每孔实际播种粒数),精播匀播;盖表土厚度不超过盘面,以不见芽谷为宜。摆盘前畦面铺细孔纱布(网孔面积<0.5cm×0.5cm),以防止根系窜长至底部床土中。播种后将塑盘沿秧盘长度方向并排对放于畦上,盘间紧密铺放,秧盘与畦面紧贴不能吊空。秧板上摆盘应摆平、摆齐。为使秧盘与苗床紧密接触,可在摆好的秧盘上放上木板用脚适度踩压,也可在铺好无纺布后再镇压。一般常规稻每亩用秧盘40~45张。

(四)覆盖无纺布或塑料薄膜。为防止出苗后芽尖顶出无纺布,可铺置适量麦秆或竹片使盘面上方留出间隙,再盖无纺布,盖严、四周压实;也可用塑料薄膜替代无纺布,塑料薄膜上加盖麦秆,遮阴降温,确保膜内温度控制在35℃以内。在覆盖无纺布或薄膜后,应立即灌1次平沟水,水深不超过盘面,待盘孔土充分湿润后立即排出,以利于保湿齐苗。

五、秧田管理

(一)播种到2叶期。在覆盖无纺布、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后盘面不能缺水发白,如果补水可灌跑马水,做到速灌速排,始终保持土壤湿润状,既不渍水也不干燥。齐苗后(1叶1心期)即可揭膜,揭膜时间应选择晴天傍晚或阴天上午,避免晴天烈日下揭膜,以防伤苗。揭膜后浇灌揭膜水,以弥补盘内水分不足,做到速灌速排。有条件的地方揭膜后,可及时覆盖防虫网,以防虫害。

(二)2叶期到4叶期。于2叶期及早施用断奶肥,按每盘4g复合肥(氮、磷、钾总有效养分含量≥40%)于傍晚撒施。施肥后上薄水层或采用微喷灌设施喷洒清水,防止烧苗。盘面发白、秧苗中午发生卷叶时,傍晚补水,速灌速排。2叶期每百张秧盘可用15%多效唑粉剂4~6g兑水2~3kg均匀喷施,控制秧苗高度不超过20cm以适应栽插。

(三)4叶期到移栽。于移栽前2~3天施用送嫁肥,每盘用复合肥(氮、磷、钾总有效养分含量≥40%)5g。秧苗中午发生卷叶时应补水,可用微喷灌设施洒水护苗,如育秧面积过大或无微喷灌设施,可灌跑马水,做到畦面无积水。移栽前1天浇好起秧水,起盘时还应注意防止损伤秧苗。

(四)病虫防治。密切注意地下害虫、飞虱、稻蓟马及恶苗病、苗瘟等苗期病虫害的发生。推荐使用低毒高效农药,用好送嫁药,做到带药移栽。

(市粮油站、局种植业处供稿)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