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Eriosomalanigerum(Hausmann)
【英文名】Applewoollyaphid。
【中文异名】赤砑、白色蚜虫。
【分类地位】同翅目Homoptera,瘿绵蚜科Pemphigidae,绵蚜属Eriosoma。
【国内外分布】苹果绵蚜国外分布在新西兰、美国、印度、日本等70多个国家,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现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初,传入西藏,陆续在山东、辽宁等地发生。
【寄主范围】苹果绵蚜的寄主有:苹果、海棠、山荆子、花红、沙果、山楂等。
【危害特点】该虫主要集中于枝干上的剪、锯口、病、虫、伤口、腐烂病疤、环剥、环切口、裂皮缝、新梢叶腋、短果枝、果柄、果实的梗洼和萼洼以及根部危害,被害部位附着蚜虫和寄住组织受刺激形成的肿瘤,其覆盖着大量的白色棉絮状物,十分容易识别。
挖开受害植株浅层根部也可见该虫危害根系形成的根瘤。受害后树体发育不良,长势衰弱,产量降低。叶柄变黑、叶片粘附蚜虫分泌物,甚至造成提早落叶,果实受害发育受阻,品质下降。受害严重时甚至危及树体的存亡。
【形态特征】
体长1.5~4.9毫米,多数约2毫米,有时被蜡粉,但缺蜡片。触角6节,少数5节,罕见4节,感觉圈圆形,罕见椭圆形,末节端部常长于基部。眼大,多小眼面,常有突出的3小眼面眼瘤。喙末节短钝至长尖。腹部大于头部与胸部之和。前胸与腹部各节常有缘瘤。腹管通常管状,长常大于宽,基部粗,向端部渐细,中部或端部有时膨大,顶端常有缘突,表面光滑或有瓦纹或端部有网纹,罕见生有或少或多的毛,罕见腹管环状或缺。尾片圆椎形、指形、剑形、三角形、五角形、盔形至半月形。尾板末端圆。表皮光滑、有网纹或皱纹或由微刺或颗粒组成的斑纹。体毛尖锐或顶端膨大为头状或扇状。
无翘孤雌蚜,身体卵圆形,长1.7-2.1mm,宽0.93-1.3mm,黄褐色至红褐色,身体背面有大量白色蜡毛,复眼由3个小眼组成,触角6节,粗短,口器粗,长达后足基节,腹营黑色,半环状,周围有短毛11-16根,尾片小于尾板,馒头状。有翘孤雌蚜,身体椭圆形,长1.8-2.3mm,宽0.90-0.97mm,头胸部黑色,腹部橄榄绿色,体被白粉,翘透明,前翘中脉有分枝,后翘有3根翘脉。
有翅蚜触角通常6节,第3或3及4或3~5节有次生感觉圈。前翅中脉通常分为3支,少数分为2支。后翅通常有肘脉2支,罕见后翅变小,翅脉退化。翅脉有时镶黑边。
【生物学特性】
苹果绵蚜以2-3龄若虫在虫疤缝隙内和近地面根际部土缝、剪锯口、粗翘皮裂缝等处群居越冬。来年苹果树萌芽期,当平均气温上升到8-11℃时,越冬幼虫开始出蛰活动取食,并分泌棉絮状蜡质物,在越冬场所和苹果新梢、腋花芽、短果枝果梗以及根部寄生危害地。
5月上中旬以初龄若虫迁移到嫩枝、叶腋、芽基部危害,并向周围树上迁移;5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为危害盛发期;7-8月内为高温期(年平均气温25℃以上),因气温高,空气温度大以及天敌瓢虫、日光蜂、草蛉、蚜茧峰迅速繁殖,绵蚜数量明显减少,进入9-10月份,随气温降低,天敌数量减少,到10月上中旬绵蚜再次进入盛发期;11月份以后,气温下降,绵蚜陆续越冬。
【传播途径】
1、近距离传播。据观察,当虫斑内个体拥挤时,部分个体爬出另寻寄生部位。在株间或园内传播主要是幼虫在株间爬行移动,也可随修剪、花果管理、套袋作业、果实采收等农事操作以及昆虫、鸟类的携带等扩散。
2、区域性传播。较远距离传播主要有翘蚜的迁飞或有翘蚜迁飞过程中借风力传播。
3、远距离传播,主要靠调运苗木、接穗、果实以及随原发地果品苗木包装物调运携带传播。
【检测方法】
(1)形态检测技术。
(2)PCR检测技术。利用PCR条形码技术检测苹果绵蚜各个虫态,准确快捷。
【检疫措施与防治方法】
1、检疫措施:
(1)苹果绵蚜以产地检疫为主。苹果苗木及母树应于5月下旬至6月下旬或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调查。调查时应注意芽接处、嫩梢茎部、嫩芽、叶腋、伤口愈合处、粗皮裂缝。卷叶蛾危害的卷叶等处及根部。
(2)果实检疫应注意果柄、梗洼及萼洼处,必要时应该剖开果实用手持扩大镜检查。
(3)对调运苗木、接穗及果实的检疫除注意上述部位外,对包装物以及包果纸、果箱和果筐等亦需同时检疫。
2、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严禁从发生苹果绵蚜的疫区调入苗木、接穗。对新传入还未扩散的零星疫点力争刨除、销毁,对为害面积较大的疫区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2)物理防治。冬春季及时刮翘皮、挖伤疤、剪虫枝、刷枝干、清扫果园,尽可能消灭越冬若蚜。
(3)化学防治。通过喷雾、涂干、树干打孔注药、灌根、药剂刷堵树洞等方式进行灭杀,必要时结合各方法从地面到树上全面防控。
喷雾是最主要的化学防治途径。春季苹果树发芽前和秋季部分落叶后进行喷雾是苹果绵蚜最佳化学防治期。毒死蜱、吡虫啉、啶虫脒、氯氰、乙酰甲胺磷等都是很好的防治药剂,对苹果绵蚜能起到很好的杀灭作用。
(4)保护和利用天敌。苹果绵蚜的天敌有蚜小蜂、日光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草蛉、食虫氓等种类。7~8月是蚜小蜂等天敌的繁育寄生高峰期,蚜小蜂对苹果绵蚜的寄生率可达70%以上,可使苹果绵蚜的种群数量显著下降,此期在果园应注意选择施药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性药剂,以免杀伤天敌。
(5)促进果园生物的多样性。实践证明苹果园采用生草法栽培,是控制苹果绵蚜危害程度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在苹果园种植黑麦草、三叶草和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使果园植被多样化,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可形成一种小环境下的生态平衡,能有效控制苹果绵蚜危害程度,最终达到有虫不成灾
图2苹果绵蚜危害状
(市植保站、局种业处供稿,转自《江苏省农作物入侵病虫害普查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