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 当前农事

2022年盐城市玉米生产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22-03-16 15:35 [ ] 浏览次数:

玉米是我市第三大粮食作物,近年来我市玉米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40万亩左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为确保粮食安全,科学指导生产,推进玉米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提出2022年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思路与目标

1、基本思路。强化全市玉米种植科技支撑,加快机播、机收等高产高效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应用,切实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优化生产布局,积极扩大鲜食、青贮玉米种植,推行大豆玉米间套复种模式,大力推进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

2、主要目标。力争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达到460公斤。扩大鲜食玉米、青贮玉米和大豆间套复种面积到40万亩。

二、技术与模式

1、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推广大豆玉米间套种模式,各地根据当地生产情况,稳步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一是品种选择。大豆玉米要选用耐荫、耐密、抗逆型强、适合机收的品种。二是种植模式。以2行玉米带与4行大豆带复合种植模式为主,各地根据当地生产情况开展4行玉米带与4行大豆带;4行玉米带与6行大豆带;4行玉米带与8行大豆带等不同复合种植模式。三是适期播种。春大豆、春玉米在四月中上旬播种,夏大豆、夏玉米在六月中下旬播种。四是科学施肥。大豆玉米在适量施用有机肥基础上,亩施10-15公斤过磷酸钙作种肥。五是杂草防除。播后苗前根据杂草种类,选择对大豆玉米没有药害的除草剂封闭除草。六是机械收获。籽粒、青贮、鲜食不同种植模式,选用相应机型进行适期收获。

2、鲜食、青贮玉米订单种植。订单化发展青贮玉米生产,选用专用品种,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一是生产基地、种子选择。选择在远离污染源,适宜玉米生长的环境中。选用苏玉糯1号、苏玉糯2号等品种。二是合理密植。鲜食、青贮玉米品种的播种密度在4500~5000株/亩。三是科学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减少化肥用量,控氮、稳磷、增钾,针对性施用微肥。甜玉米需适当增施钾肥,提高含糖量。四是病虫害防治。应尽可能选择抗病品种或采取生物防治。如采用农药防治,应选用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农药,并注意把握安全间隔期。五是适期收获。青贮玉米的适宜收获期为玉米籽实的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鲜食玉米适宜收获期为吐丝后18~28天。

3、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盐城的玉米机械化生产落后于水稻和小麦,要加强农机农艺的结合,加快机械化生产的进程。一是板茬机械播种。玉米机械播种能较好的地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播种量和带肥播种,增加播种量,每亩播量增加到3kg,确保每亩4500株以上。二是科学机械施肥。播种时施用三个15%的复合肥40公斤左右;重施穗肥,施氮量达一生施氮量的50~60%,在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土壤深施。鼓励示范应用长效缓释肥。四是适时机收。玉米收获时间应掌握果穗苞叶枯松发白后玉米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确保充分成熟。

三、指导与服务

1、关键时期技术指导。于玉米播种、拔节、穗期、花粒期等关键时期,根据天气条件、病虫情报等,因地制宜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意见,确保关键田管措施落实到位。同时,结合项目实施,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专家,深入农户,深入田头,进行现场指导,促进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高科技入户率和应用到位率。

2、多种形式技术培训。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演示会、专家咨询活动、印发技术明白纸、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基层技术人员、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机专业户、示范方农户等进行培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3、精确施策防灾减灾。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加强部门合作,立足科学防灾、有序抗灾和高效救灾,强化灾情预测和预判预警,提前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4、高产典型示范带动。通过高产示范片的建设,集成展示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生长关键时期,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辐射带动大户生产水平,从而提高玉米的整体单产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市粮油站、局种植业处供稿)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