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叶面施肥的概念
作物除根部能吸收营养元素外,叶部也可以吸收养分,养分能从叶片角质层和气孔进入,最后通过质膜而进入细胞内,在体内同化和运转,这也是作物营养的一种方式。利用作物的这一特点,可以选择一定的肥料浓度的溶液,直接喷施于作物叶片上来补充辅助根部营养的不足,这就称之为叶面施肥,又叫根外追肥。
2、叶面施肥的好处
叶面施肥有助于植物生长发育。(1)叶片对养分的吸收和转运比根部快,叶面施肥能较快为植物吸收,所以,当作物某一时期有特殊营养要求,而根部吸收速度跟不上,叶面施肥可取得好效果。(2)叶面施肥可避免肥料进入土壤被固定转化,如微量元素Fe、Mn、Cu、Zn等,叶部喷施直接供给作物需要,避免被土壤固定。(3)叶面喷施氮、磷肥能加强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根活力,所以,在作物生长后期喷施这些肥料能延长功能叶片的寿命,促进根系新陈代谢,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4)叶面施肥在量上容易掌握,可与杀虫剂同喷,因而可减低费用。(5)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业成本。
3、适合叶面喷施的化肥种类
最适于作叶面喷施的化肥有尿素、磷酸二氢钾、硝酸钾、硫酸铵、硫酸钾、过磷酸钙及一些可溶微肥等。非水溶性的化肥、具有挥发性氨的肥料不能用作喷肥。
4、叶面喷施肥的技术
叶面施肥,应掌握溶液的浓度、酸碱度、喷施的时间,喷肥的部位及喷肥的次数等。叶面喷肥溶液的浓度因肥料而异,一般大量元素肥料为0.1-0.2%,大田作物除幼苗期和生长衰弱期,施用尿素可放宽至5%左右。微量元素的喷施浓度一般为0.01-0.1%,单子叶植物叶面积小,角质层较厚,可适当加大浓度。在溶液主要供给阳离子时,溶液应调至微碱性;主要供给阴离子时,溶液应调至弱酸性。喷肥时间在傍晚或在有露水的早晨为宜,应避免风雨天,使肥料溶液能在叶片表面停留较长时间。另外,应选择合适的喷肥器具,以雾状喷肥效果最为理想。
5、不同作物叶片对喷肥养分吸收速度的差异
一般双子叶植物如豆类、油菜、叶菜类蔬菜等,叶面积较大,角质层较薄,溶液中的养分易通过叶表层面为植物吸收;水稻、三麦等单子叶植物,叶面积较小,角质层较厚,吸收溶液中的养分较双子叶植物困难,应加大根外追肥的浓度来增加植物吸收。
6、喷肥的用量、浓度计算方法
喷肥的用量较小,一般为土壤施肥的三十分之一,其用量、浓度应针对不同肥料品种,不同作物种类加以计算。如尿素,若每亩施用0.5公斤,浓度为1%,则应兑水0.5÷1%=50公斤,即将0.5公斤尿素溶解在50公斤水中混匀后用喷雾装置喷肥。又如水稻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用0.15公斤,适宜浓度为0.2%,则应兑水0.15÷0.2%=75公斤,则应将0.15公斤磷酸二氢钾溶于75公斤水中混匀后喷施。
7、叶面喷肥与打农药结合进行的原则
肥料与农药配合施用进行肥药混喷是近30年来农业上采用的一项新技术,因为它可以节省劳力、提高工效,很多情况下还可以增强肥效和药效。但因为大多数农药是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与肥料混合必然带来一系列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问题,所以也并不是所有肥料和农药都能混合施用的,采用这一技术要掌握三个原则,一不能因混合而减低药效或肥效,二对作物无毒害,三是农药要适于叶面喷施。
(市耕保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