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乡村振兴

盐城市滨海县:构建“四五六”新模式
推进乡村振兴大跨越

发布日期:2021-08-30 17:01 [ ] 浏览次数: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我市滨海县持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谋划、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8月20日,该县召开全县乡村振兴发展大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动员部署,要求全县上下聚焦“乡村振兴大跨越”目标,聚力实施“四五六”行动,全面吹响乡村振兴前进号角。

“四”即实施四大重点任务。狠抓13个方面80项重点任务。开展思想大讨论,采用集中学、实地学、专题学和树标杆等方式,形成努力争先、奋力进位的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推动产业大发展,在确保稳产保供的基础上,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每年按照不少于10%的比例推进流转,今年土地规模化经营比重达到70%,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三四五”服务网络,2021年新增服务面积20万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村(社区)每年新增家庭农场1个以上,每年创成星级农民合作社5个以上;完善“1+14+N”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各镇区每年招引千万元农产品加工项目2个以上;探索推进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加快梨花语景区建设,打造滨海现代农业公园。致力环境大整治,重抓“一规划、四要素”。启动村庄规划一年攻坚行动,明年完成所有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高质量完成今年4900户改善任务,力争三年再改善1万户以上;坚定不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建成20万亩高标准农田,以后每年提标建设10万亩;加快建设生态道路,今年建设“四好农村路”107公里,五年内实现规划保留村庄等级公路通达率100%;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年内完成138个行政村庄、新型农村社区生活污水治理,两年完成河道整治任务;持续开展“五整治一增绿”行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推进治理大提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1+4+1”乡村治理体系,以天场镇为试点,探索建设滨海数字乡村模式。

“五”即开展五项改革探索。着力解决乡村振兴瓶颈问题,走出具有滨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一是推进人才下乡。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创新搭建乡村人才组织平台,大力培育“双强型”村集体组织带头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二是加大“三农”投入。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加快筹建乡村振兴基金,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三是激活土地资源。探索建立县级“土地收储、平台保障和兑现结算”机制,实现改善居住条件、释放土地指标、交易指标兑现良性循环。四是实现城乡融合。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为抓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五是推动共同富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年内所有村集体收入、自营收入分别达到25万元、10万元以上,到2023年分别达到30万元、18万元以上;巩固脱贫成果,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行动,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进入全市前三。

“六”即推进六项标准建设。开展积极创建和全面整治,推进乡村面貌更快改变、更加靓丽。一是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农业产业园区整区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按照“六有”标准,每年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15个,每村给予创建资金100万元。二是深入推进美丽集镇建设。按照“四美”标准,持续推进非县城区的13个集镇人居环境提升。三是试点改造老旧村庄,按照“合理编制村庄规划、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农民住房改造提升、基本设施配套齐全”要求,2021年启动13个老村庄改造,每年再改造一批老旧村庄。四是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按照“五美”标准,2021年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1万户以上,到2023年示范户占比达80%。五是开展生态河道建设,同步推进农村河道河域环境整治,重点整治河岸耕种和“两违”问题,2021年全县生态河道覆盖率达30%以上,到2023年覆盖率提高到65%以上。六是实施生态道路建设。2021年完成干线交通和县道环境整治提升,各镇(区、街道)完成2条以上主要道路整治,到2023年完成全部农村公路沿线环境整治。(盐城市委农办、滨海县委农办)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