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 当前农事

辣根种植技术要点

发布日期:2021-11-29 17:48 [ ] 浏览次数:

 

 

辣根,性喜冷凉气候,耐寒,忌湿。随着气温的升高,其根状茎的辛辣味逐渐降低;反之,随着气温的逐渐变凉,根状茎的辛辣味则逐渐增加。冬季叶虽枯死,但肉质根仍可越冬。辣根适宜种植冷凉地带,品质佳良。

一、栽培管理

1、选择种苗   每年冬春收获辣根时,须选用粗约1cm的侧根,切取长15cm左右作种苗。切种苗时,须注意顶部平切、下部斜切,避免栽种时倒栽。先将种苗每20根为一捆,进行挖窖冬贮。通常于翌年3月下旬取种栽植。一般亩需种苗约5kg;若种苗较粗(1cm以上),则亩需8~10kg;若种苗较细,每亩仅需3kg左右。但种苗过细,萌芽差,长势弱,影响产量。一般每亩辣根收获后,其侧枝可供5亩地的种苗之用,春季收获辣根时,其侧枝须即作种苗栽种,以免干枯。

2、适期栽种   辣根春、秋均可种植,但以春季种植为多(忌连作)。一般多用分根法繁殖。栽种前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结合耕翻,每亩基施腐熟厩肥 2000 kg。挖墒建畦(畦宽 1.5 米),坚持深沟高畦。通常于 3 月下旬,抢晴直插入土;或先用木棍打洞,然后栽种。注意洞与畦面作30°~45°的倾斜,深 25 cm左右。最后将种苗插于洞中,填满缝穴。其行株距 40×30 cm,亩植 5000~6000 株。插时种苗须顶部向上,不能倒插,且注意顶部低于畦面 6 cm,上覆浅土或不覆土,以利出苗。若覆土过厚,反而出苗推迟。植后一般无需浇水。

3、追肥除草   辣根一般于 4 月下旬出苗。生长期须追 2次肥,即于苗高 15 cm左右时施第一次追肥,亩用腐熟有机肥 1000 kg;第二次追肥在 6 月中旬、待苗高约 35cm左右时,亩用有机肥500 kg,以促苗快长。在辣根出苗至旺长期以前,注意中耕除草,即 5 月上旬至 6月下旬分三次进行。第一次中耕,于苗高 15 cm左右时,即第一次追肥前进行;第二次在苗高 23 cm左右时进行;第三次在第二次追肥前进行,后两次中耕除草须结合培土壅根,以防植株倒伏。

4、病虫防治   辣根生长期病虫较少。连作是引起辣根疮痂病的主要原因,故须实行合理轮作,以减轻危害。

5、间套复种辣根可与玉米进行间套,利用玉米植株为其遮阴降温。10 月份后,辣根茎叶开始枯萎,可再复种一季过寒菜。

二、采收与加工技术

1、适期采收

春种辣根,在当年 11 月份即可始收,每亩收 600~700 kg;翌年则可根据需要随时采收,一般 3 月底收获,亩产约 1000~1250kg;若管理良好,到第二年底采收,亩产可高于第一年的 3~4 倍,可收 2000kg左右。但辣根留在田中不宜超过2年,则肉质根易空心,品质降低。

2、保鲜加工辣根采收后,尽可能在新鲜时加工,若不能及时加工,则应妥善贮藏。即选择地势高燥的避风向阳处,挖宽,深备 1 米,长度视贮量而定,坑底垫草,上放辣根,再以草盖之,然后覆土,这样可贮藏至翌年 3 月底。其既可避免辣根受冻,亦能保湿,以使辣根保持新鲜。若贮藏不善,或使其根状茎缺水至干枯,则辣根制品带粉红色,且辛辣味明显减少,品质降低。辣根加工一般为脱水成干辣根片或干辣根粉。(转自《高效经济作物优化栽培》)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