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笔者来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的樟岚山上,只见茉莉花田满目洁白,丝丝花香沁人心脾。正午时分,20多位农民头顶骄阳,熟练地采摘着朵朵含苞欲放的茉莉花蕾。目前,福州全市1.8万亩茉莉花进入采摘旺季,预计每亩产花1000多斤。农民每摘1斤鲜花,就有10元工资收入。半年采花季能带动全市3.6万多农民获得工资收入8亿多元,人均收入2.3万元。
五十来岁的蔡玉珍是福清市上径镇县圃村人。2012年,福州福民茶叶公司在该村建立100亩茉莉花基地,作为公司生产制作茉莉花茶的原料花。蔡玉珍是基地最早招收的一名采花工,家里日子过得不宽裕。福民公司董事长刘南官得悉后,主动对接她,安排她农闲时间也可以参加花田劳动,并教会她扦插等技术。如今,蔡玉珍一年工资性收入有2.5万元。
这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中青年农民离乡进城务工,福州茉莉花生产基地一度面临用工缺口。福民公司合理调配人力,让基地农民一年四季有工做,有钱挣。
眼下,正是窨制福州茉莉花茶的好时节。在福州市长乐区黄石村永光农场制茶厂里,机声阵阵,一派繁忙。工人们正把刚运进厂的茉莉鲜花进行摊花、养花和伺花,然后再与茶叶混合拌和,窨制成茉莉花茶。场主林永光说:“自从农场创办了制茶厂后,对茉莉花进行深加工,农场用花量增加了,再也不用担心茉莉花的销路问题。”
林永光是福州市出名的“茉莉花种植大户”。他通过市场调查,认为中档茉莉花茶在市场上比较畅销。于是,他利用农场一座厂房,购置成套制茶设备,成立福州长乐新闽莉茶业有限公司,打造自己的花茶品牌。茉莉花产业链延伸后,去年每公斤茉莉鲜花平均单价40元。花价走低时,农场采摘的茉莉花用来自己茶厂深加工,使花价保持在较平稳的价位上,避免花价大起大落。
“现在,农场每年茉莉花生产量约9万公斤上下,创造农业产值300万多元。其中55%对外市场销售,其余45%用来农场茶厂窨制茉莉花茶。”林永光说,深加工后的茉莉花茶,既拉长了茉莉花产业链,又提高了产业经济效益,茶厂每卖出100元茶叶,花农、茶农收入60元,加工工资10元。
“过去村民种着二三分薄田,勉强过日子。”春光村党支部书记陈颜香说,这几年村里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农田荒废很多。2012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开展“企村共建”活动,福建春伦茶业集团选中春光村作为“企村共建”点。
“春光村土地肥沃,很适合种植茉莉;村里妇孺等劳力多,有利于采花期的用工需求。”福建春伦茶业集团董事长傅天龙说,企业流转春光村土地180亩作为种植茉莉基地,同时村企双方签订合同,承包期一轮为20年,每亩年租金440元。在合同签订后,企业一次性提前支付村民10年租金。
傅天龙说,“产业扶村”一要“服水土”;二要能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这样入村产业才能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企业每年仅发放春光村工资就有100万多元,农民人均收入1.6万元。
陈其彬张建胜(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