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乡村振兴

啤酒大麦创新团队助力我省大麦产业回暖

发布日期:2020-05-28 20:55 [ ] 浏览次数:

 

在江苏现代农业(特粮特经)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JATS[2019]214)资助下,盐城市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牵头组建了一支大麦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助力我省大麦产业回暖,成效显著。

青贮大麦方兴未艾

盐城市青贮大麦面积达到6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大桥镇、川东农场等地。种植适宜品种,播期为10月下旬-11月中下旬,播量因播期推迟而增加,亩播量25-40斤。大麦蜡熟期收获可获得较高生物学产量,亩产3.5吨左右,收购价格因干物质量不同有所差异,在250-300元/吨不等。去除成本260-280元/亩、租金400元/亩,一茬青贮大麦亩纯收益250元左右。后期种植青贮玉米+蔬菜(西蓝花、洋葱等),或者种植糯稻等,能够提早上市销售。采用青贮收获机收割,能够一次完成收割、切碎和抛送等作业,配套储运车辆,实现青贮大麦高质高效收获。

籽粒大麦稳步回升

 

江苏地产啤酒大麦蛋白质含量高,达到12.5%-14%,通过与进口大麦混用,起到调节蛋白质含量的作用,因此籽粒大麦需求加大。大麦籽粒价格回升,去年价格在1.05元/斤左右,随着技术水平成熟,籽粒大麦产量稳定在800-900斤,籽粒大麦效益提升,提升了种植大户积极性。由于大麦早熟性,利于提早茬口,部分种植大户通过种植“大麦+糯稻”、“大麦+杂粳”模式,达到水稻提早上市、延长生育期提升品质目的,多方面因素促使籽粒大麦产业稳步回升。

 

麦仁产业保持优势

全国麦仁年产量10万吨左右,盐城市大丰区占比达到70%。大丰市三川米仁厂是盐城市市级龙头企业,2017年产值达1.4亿元,现年产值1亿元左右。主要加工麦仁、饲料大麦、麦片、糙米等产品。其中年加工大麦3万吨,出仁率65%,大麦仁产量达2万吨。通过与哇哈哈、耶露集团合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该企业常年用工30人,能够带动20万亩大麦籽粒生产,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大丰荣盛麦业有限公司生产麦仁已有20年,年加工大麦2万吨左右,常年用工15人,已建立自主品牌:紫郷耘。主要进行产品初加工,大包装生产,低价批发,网上销售少。大丰鹏诚麦业有限公司生产麦仁0.7万吨,已建立自主品牌:采子其。流水线生产,产品销往大企业、超市、食品厂等地。

景观大麦悄然兴起

啤酒大麦创新团队在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景观大麦试验点示范西藏紫青稞、海南紫米、云功1号、12-77-11、甘黑5号等40个优质景观大麦品种(系)。通过引进西藏、海南、云南、甘肃、上海等地及盐城市农科院景观大麦资源开展品比试验,对优质景观大麦新品种的适应性等特性进行鉴定与评价,筛选优异品种拓展大麦观赏功能,从而转变生产方式,解决大麦收益低等日益突出的产业问题。

啤酒大麦创新团队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服务指导、试验研究、媒体宣传、产业帮扶多种方式助力我省大麦产业发展。

技术培训——

 2019年10月31日,邀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俞春涛研究员作《提升特粮特经产业水平  助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培训,各县(市、区)重点乡镇农技人员60人参加培训。疫情防控期间,为推进大麦产业创新发展,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大麦生产,在3月17日组织开展了“大麦绿色优质高产系列栽培技术”网络培训会,市县乡三级40多名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啤酒大麦创新团队立即跟进线下技术培训。5月13日-14日,啤酒大麦创新团队联合盐城推广示范基地举办特粮特经技术培训。邀请农业农村部小麦技术指导专家组、扬州大学农学院朱新开教授,国家大麦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江苏省啤酒大麦行业协会理事长许如根教授,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陈和研究员进行授课。各县(市、区)粮油(作栽、推广)站主要负责人及重点乡镇技术人员,啤酒大麦创新团队项目示范基地、试验点、示范点相关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90余人参加了培训。

服务指导——

 4月29日,国家大麦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江苏省啤酒大麦行业协会理事长许如根教授在临海农场考察啤酒大麦生产情况。疫情防控期间,啤酒大麦创新团队在2月通过农技耘和盐城市农业农村局网站发布大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并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与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和部分大户交流了大麦新品种筛选、生产试验和大面积生产情况,及时提出相关技术措施。啤酒大麦创新团队先后到射阳县兴桥镇丁亮家庭农场示范点、射阳县千秋镇海洋家庭农场示范点、滨海县五汛镇明建家庭农场示范点、大丰区大桥镇平旺家庭农场、大丰区草庙海勇青饲料经营部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15天次,在沿海地区农科院示范基地、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景观大麦试验点和连云港市农科院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指导9天次。赶赴现场解决大麦冻害及机械收获问题和难点2次。岗位专家通过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农民和农技推广人员对体系专家提供的技术服务与指导满意度90%以上。

试验研究——

在沿海地区农科院和连云港市农科院2个示范基地上加强优质食用大麦苗及籽粒大麦新品种筛选,并开展不同品种及不同播种、密度及施肥等因素研究。在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景观大麦试验点示范西藏紫青稞、海南紫米、云功1号、12-77-11、甘黑5号等40个优质景观大麦品种(系)。通过引进西藏、海南、云南、甘肃、上海等地及盐城市农科院景观大麦资源开展品比试验,对优质景观大麦新品种的适应性等特性进行鉴定与评价,筛选优异品种拓展大麦观赏功能。通过大麦与豌豆、苕子等绿肥作物进行间作、混作试验研究,豌豆、苕子等绿肥作物能够起到固氮作用,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目的,实现大麦种植模式多元化。


链接:大麦种植模式多元

大麦与豌豆、苕子等绿肥作物进行间作、混作,豌豆、苕子等绿肥作物能够起到固氮作用,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目的,实现大麦种植模式多元化。

(1)“大麦+苕子”间混作模式:在金海农场,啤酒大麦创新团队会同盐城推广示范基地人员查看了大麦与苕子进行间作、混作生长情况,发现大麦长势较好,几乎不受影响。苕子由于植株矮小,生长量略低。

(2)“大麦+豌豆”间混作模式:大麦与豌豆间作距离行距过大会导致大麦不能为豌豆提供支撑,部分豌豆倒伏,且大麦预计产量较低。大麦与豌豆混播,行距50cm较为适宜,为豌豆提供支撑作用的同时保证一定的大麦产量,可作为青贮饲料采收或作为籽粒同时收割,经机选获得大麦、豌豆产量。

媒体宣传——

在农技耘及盐城市农业农村局官方网站发布大麦田管意见11期,产业调研服务指导信息13期,宣传信息4期,考察信息1期,出版《大麦苗生产与加工技术》一书,在《大麦与谷类科学》发表“不同播期播量对苏引麦3号苗用及啤用产量的影响”论文一篇。

产业帮扶——

在滨海县设立籽粒大麦高产高效技术示范点、利用样板田加强优质籽粒大麦配套技术宣传示范工作,努力扩大示范种植规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还采取岗位专家大麦生产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开展科技帮扶工作。

(省特粮特经产业技术体系啤酒大麦创新团队、盐城推广示范基地、市粮油站、局种植业处供稿)

 

 


 


 


来源:盐城市农业农村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