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丘陵地带山坡上的旱垣温室大棚内温暖如春,向荒山“要来的土地”上绿色蔬菜生机盎然。西部平原地带有机旱作谷子示范基地里,由新品种、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集成种植的有机旱作谷子种植试验再获成功。
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东部的晋中市太谷区是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山西省区域资源优势,立足旱地“特”“优”农业,太谷又于近年在全域开启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西农谷)建设,并一体化推进示范区和太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关键技术集成、关联企业集中、优势产业集群,加快科技研发创新与农业深度融合,为北方旱作区农业提质增效,加快有机旱作技术集成及推广勘路探索。
聚,“谷城院”一体集成科技高地
红外监测、毫米波雷达、GPS定位、无人驾驶……在农谷科创基地,外形炫酷的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和其他先进的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一起描绘出未来农业的一个图景。
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由白色管道连接的鱼菜共生技术,以及模拟并创造种菜最佳自然环境的植物工厂,将高科技呈现为一道现实的风景。
“围绕有机旱作农业主题,汇聚人才和创新要素,我们已在科创基地重点建成有机旱作农业实验室、谷子研究所、产品研发展示中心、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智能农机装备工程实验室、科研产品中试中心、科研中心、山西中药材分子工程研发中心‘一所、两室、五中心’。”农谷科创部副部长荣娟介绍说。
汇集众多科研机构和先进设备,占地300亩的科创基地已成为山西农业的一块科技高地。但太谷区的还有更高的目标,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依托山西农大和省农科院,采取“项目+人才”“人才+项目”“选任+聘任”等模式,提出全域现代农业科技高地、产业洼地、改革先行之谷,以山西农大(省农科院)为主导的大学城,科研院所规划、资源、项目一体化发展,架设科技和人才“上山下乡”的通道平台,打造农业科技“融合城”。
在“谷城院”一体化建设推动下,太谷区目前已汇聚国家农作物畜禽改良中心、山西中药材细胞工程科研中心、沁州黄研发中心等重点科研机构11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农大4个学院走出学校深入基地开展办学和研究,更多的农业人才扎根乡村,逐步形成了“科研院校+示范基地+经营主体”发展模式,200多支科技服务团队,打通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
“示范区和山西农谷建设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我们坚持国际视野审视、国家标准建设,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推进了一批创新项目和创新平台落地见效。”农谷党工委书记、太谷区委书记刘伟说,农谷还将引进墨西哥、西班牙、荷兰等国外顶尖科研机构和团队,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
研,从品种到技术攻关农业“芯”
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汇聚整合的硬条件,推动了科技攻关从品种选育、种养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全方位开展。
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以库尔勒香梨为母本、雪花梨为父本杂交,育成优质中熟梨新品种“玉露香梨”,并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引进双臂顺行棚架栽培新模式。种植技术上的突破,可将玉露香梨的亩产效益提高到2万元,经济效益提高近25%。
由山西农业大学李步高教授领衔的山西省重点创新团队协同攻关,成功培育的国家级华系猪新品种“晋汾白猪”,并形成由国家行业标准、国家专利、省级地方标准组成的技术体系。
“品种培育是农业发展的芯片,我们培育的晋汾白猪品种具有产仔多、生长快、肉质好、抗病强、易饲养等优点,而缺点相对并不突出,有效解决了科研产品商品化的问题,目前在全国11个省区市得到推广,在全省形成年产50万头优质商品猪的产业规模。”李步高说,面对品种退化,他们的研究团队仍要不断加强选育研究。
在太谷区东部的山区地带,利用山西农大多个研究平台,成功研发全国首创的旱垣温室,选择地形开阔、背风向阳、光照充足、能积蓄雨水的荒坡地块建设,劈山为背,垫土为田,引水上山,创新了有机旱作新路子。
2017年成立的山西农谷生物科技研究院,围绕旱作农业的种植、养殖、农业机械、新型肥料等领域,开展了应用型科技成果的研发。研究院谷子团队确定了谷子新品种引进选育与种质创新利用,谷子防倒、抗逆、优质等化学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研究方向,目前已获得上千份谷子种质资源,开展了谷子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工作,培育出太行明珠1号等系列谷子新品种。
试,示范种养促进科技成果落地推广
农业科技成果必须落地推广才能实现价值,基于这一观念,太谷区在示范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中,通过各类主体、多种方式加大了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模式的试验示范。
在西区河旱垣温室科技示范园区,由山西田森农业杜氏番茄科技公司与农户合作,公司提供统一种苗和标准种植技术模式,示范种植杜氏番茄。
山西东辉世佳农业科技公司引进了油葵、樱桃等130多个品种进行试种。“我们在种植中不断推进生产设施现代化、生产管理数据化、生产作业标准化和生产流程工业化,在选择适合本地区推广的品种的同时,还要示范推广更高效的种植模式。”公司董事长李清叶说。
山西农谷生物科技研究院千亩有机旱作谷子示范基地,已试种展示了晋谷21、张杂10号、神农5号等34个谷子品种,示范了5种生物全降解地膜,应用了自主研发的缓释专用肥,集成展示有机旱作谷子的全程机械化生产。
“通过今年的试验示范,我们找到了这些品种在本地适宜的种植方法、种植密度、种植时间等,为类似的地方和当地的品种推广打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示范基地专家组成员,山西农业大学教授郭平毅说。
和山西农大合作,晋汾白猪产业科技文化园的试验示范项目不仅有生猪的立体养殖,还包括猪粪加工有机肥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此外,太谷还启动了青农联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开展了火龙果、百香果、食用玫瑰等新品种的引进和试验示范。(本报记者 常力强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