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乡村振兴

差异化产品创新助推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

发布日期:2020-12-22 10:16 [ ] 浏览次数:

“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大雪”节气刚过,当前,冬小麦正处于分蘖和越冬期,近期主产区几次降雨降雪及时补充了土壤水分,为小麦安全越冬和来年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12月8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河北石家庄举办2020年中国小麦产业发展暨质量发布年会,总结交流了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取得的新技术新成果,发布了《2020年中国强筋小麦质量报告》、优质强筋小麦质量鉴评结果和优质专用小麦产销信息,推进了小麦生产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涉及小麦种业、生产、科研、加工、收储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主产省(区)农业农村部门小麦生产及技术推广相关负责人近300人参会。

鉴评会上,来自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5个主产省份的15个强筋小麦品种制成的面包济济一堂,涵盖专家学者、育种单位、管理部门、新型经营主体等领域代表组成的鉴评委员会分别从外观,色泽、质地、纹理结构等5项指标开展鉴评。

“2020年小麦质量检测工作开展至今,从5个主产省收集小麦样品216份、品种112个,基本涵盖了主产省份的强筋品种,包括新老品种及待审定新品种。”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胡学旭在发布《2020年中国强筋小麦质量报告》时介绍。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112个品种进行籽粒、面粉、面团和食品评价等品质指标检测后,筛选出了15个优质强筋品种,国禾麦19、新麦26、泛育麦17、西农20、师栾02-1、新麦45、藁优2018、济麦44、郑品麦9号、中麦578、丰德存麦21、山农116、济麦229、藁优5218、农麦88统一磨粉后制成面包打分鉴评,对照样品为美国硬红冬麦。最终,国禾麦19、新麦26,泛育麦17以高出对照样品美国硬红冬麦的评分位列前三。

“近年来,我国小麦整体品质偏低,适合加工成面条、馒头等产品的优质麦大约只占四分之一。”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辉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有些面包用强筋小麦,虽然是强筋品种但吸水率低或延展性差,很难起发,蛋糕或饼干用低筋小麦籽粒硬度高,吸水率或是蛋白质含量却很高,有些面条专用小麦,筋力偏弱,色泽偏暗,淀粉品质不够,导致缺乏面条爽滑的口感。”她表示,近年来,我国小麦虽然总量充足,但优质率不高,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导致进口需求增加。她认为,原因在于优质小麦标准中,缺乏对面食特征指标的设定,对终端产品品质评价重视不够。下一步将推进优质小麦品种标准修订,制定专用小麦粉标准,希望通过标准引导育种方向。“品种审定是最关键的一环,但要实现优质专用小麦产业的整体提升,就要从产业链条上每个环节引起重视,通过定向育种、统一种植,单收单储、保质烘干,根据需求进行加工,才能整体提升小麦质量。”

“小麦是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小麦原料品质的好坏、营养成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加工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关系着膳食结构的改善和国民体质的提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戈说。

王戈指出,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研究探索期。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我国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开始应用于生产,90年代初,原农业部开始组织评选优质强筋和优质弱筋小麦品种,推动了中国小麦品种结构改善。90年代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发布了中国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品质国家标准和优质强筋小麦、弱筋小麦国家标准。2001年,原农业部完成了《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对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区域进行了科学布局。第二个阶段是稳步发展期。2003年开始,在农业农村部良种补贴、高产创建、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一大批项目的带动下,我国小麦主产区优质专用品种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品种布局进一步优化。第三个阶段是快速发展期。2018年,中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联盟成立以来,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联盟筛选推介一批优质弱筋、强筋、中强筋、中筋小麦品种,每年组织观摩和产销对接活动,吸引全国从事优质麦的科研、推广、经营、流通、加工、生产代表广泛参与,带动了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

同时,我国优质专用小麦发展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通过差异化产品创新、挖掘地域特色、打造独特风味产品来满足消费转型升级需求,是小麦加工企业今后提升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主攻方向。”王戈说。

会上,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联盟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等进行授牌表彰,并现场举办产销对接签约仪式。中麦578、新麦26、丰德存麦5号、丰德存麦21等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与加工企业签订采购订单共计200余万吨。(本报记者 祖祎祎 来源:农民日报)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