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 地方之窗

响水县特色农业铺就脱贫致富路

发布日期:2019-08-07 17:29 [ ] 浏览次数:

近日,笔者在响水县南河镇采访时获悉:今年春夏西兰花市场持续走俏,仅该镇就有近千户低收入家庭通过西兰花产业带动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依靠种植西兰花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100多户,年收入过50万元近50户,年收入超百万元有17户。西兰花不仅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花”,还是产业扶贫带动低收入农户脱贫的“幸福花”。

创特色。2016年以来,响水县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重点发展了10万亩西兰花、万亩设施农业、万亩浅水藕、万亩大葱、万亩生态优质稻米、百万头生猪等特色产业,新增高效农业6.2万亩。特别是西兰花种植面积从2016年1万余亩到如今突破10万亩,一跃成为全国西兰花生产第一县,并荣获“中国西兰花之乡”称号,响水西兰花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并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今年春季响水西兰花又获丰产丰收,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西兰花已成为响水县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主导产业。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先后多次对响水西兰花产业发展进行宣传报道。

树典型。响水现有以西兰花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6个,解决了低收入农户和低收入户就业达2300余人。盐城万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以保护价订单托底收购的模式,为基地农户提供种子、农药、技术、检测和销售一条龙服务,分别在南河、双港、黄圩等镇区流转土地6215亩,自建西兰花、毛豆种植基地,带动辐射57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建成23500亩基地,带动5800余农户到基地务工,增加农民收入9400多万元。今年响水县国有企业新城公司投资建设3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由温氏公司租赁经营,按原价返租给农户,并统一提供苗猪、饲料、防疫等,实现保护价收购,确保合作养户每头猪纯收益在120元左右,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实施当中,建成后可以带动200多农户增收收入近4000万元。盐城沃华公司将大葱基地500多亩土地返租给低收入农户,以每公斤1.2元保底价收购大葱,每亩收入4500元左右,解决了运河镇109户低收入户脱贫增收。

搭平台。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响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组建40个合作组织,带动2832个农户从事蔬菜生产、增收致富,大棚栽培和露地生产亩均收入分别达1.5万元和0.7万元以上。同时,还针对低收入户和贫困户,专门设立“同创园”,免费提供一定面积的土地、种苗等生产资料,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实行保底价收购,确保低收入户稳定增收。近年来,在产业园示范引领下,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共有家庭农场273家、种植大户1822家、养殖大户529家。全县种养大户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达2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富民效果越来越好。

拓市场。已建成南河西兰花和西瓜、运河大葱、张集浅水藕等8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及南河薛荡、张集韩荡等32个示范点,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15万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达到6万亩。今年上半年,已获批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3个。“响水浅水藕”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去年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电商销售达2000多万元。“薛牌”西瓜、“盐城凯泉”大米成功获批盐城市知名商标。特色富民产业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抓项目。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方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带动富民创造良好的条件。县域累计流转土地面积35.8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1.89%。农民通过土地流转除了获得租金外,还可以到新型经营主体生产基地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精准落实帮扶项目,结合特色产业和低收入户实际情况,充分结合群众意愿,实行“一户一策”。对有创业意愿的低收入户,通过“同创园”,让技术骨干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引导他们上项目;对有就业意向的低收入户,以“送岗位、送技能”为抓手,优先安排低收入群众在产业基地就业。把“科技+产业+电商”作为产业富民模式创新的突破口,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富民产业的科技水平和规模效益,带动富民增收。今年已举办17期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农民培训1707人;新增农产品网上营销点28户,实现农产品网上交易额6.5亿元。

作者:刁洪斌   来源:响水日报

来源:盐城市农业农村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