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 地方之窗

射阳县推进大蒜产业发展侧记

发布日期:2019-05-28 15:49 [ ] 浏览次数:

“今年蒜薹品质好,市场价格最高达7元每公斤。大蒜已成熟正在出土,价格相对较高。地还是那块地,收入却成倍翻了。”射阳千秋镇大蒜种植大户郁其标日前感慨地对记者说,因为种蒜,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

近年来,射阳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力度,促进大蒜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大蒜产业链,走上了一条“政府发动、科技带动、产销联动、品牌促动”的发展路径。

塑品牌,锻造大蒜“金招牌”

“我们村现有各类网店45家,销售额超过20万的网店达15家,全年网上销售突破600万元,辐射带动蒜头保鲜储存、蒜片脱水、糖醋蒜等产品深加工。”合德镇其林村党总支书记杨明荣向记者介绍道。

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县委、县政府成立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千秋、临海万亩大蒜基地建设,巩固射阳大蒜生产能力。同时,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注入、政策资金投入、专业人才经营,变一家一户的分散式种植为规模化种植,促进大蒜品质提升,使大蒜产业实现华丽转身。“青龙”牌蒜薹由于品质好、耐贮藏,在全国大蒜产区中质量第一,该县因此被农业部授于“中国蒜薹之乡”称号。

如何让农业品牌变身“金”字招牌?该县积极申报射阳白蒜地理标志,努力打造射阳白蒜区域品牌形象,并先后承办了全国蒜薹产销协调会等大型会议和活动,扩大射阳白蒜知名度。县大蒜协会主编的全国性内部刊物《中国大蒜》,每年发行1.5万份,成为全国大蒜产区之间互通信息的桥梁,有效宣传了射阳大蒜品牌形象。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把蒜产品购销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早计划、早准备,在每年3月份都安排有关部门深入蒜区乡镇,对种植的1.24万公顷大蒜长势和产销形势进行调研,全面掌握各镇区蒜苗长势及收贮企业心态、蒜农心理预期等,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确保全县蒜薹交易平稳有序。

树标准,打造品质“免检牌”

这几天,县兴龙农副产品购销公司经理李金龙,来回奔波于常州林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由于该县的蒜头出油率、脱水蒜片率分别为0.25%、25.2%,这使他在该市场设立的直销窗口销售的蒜头供不应求。

质量安全是品牌农业的生命。该县先后承担省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无公害大蒜生产基地建设等试验项目,射阳白蒜生产技术规程被定为江苏省地方标准。各镇区大蒜专业合作社与近2000户社员建立产前订金发放、产中技术服务、产后产品销售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对大蒜基地,从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到销售各环节都严格要求按操作规程实施,实现了全程无污染、无添加、无残留的天然有机承诺,接受业内专家、新闻媒体、营销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

近年来,县大蒜协会围绕自律、维权、协调的职能,制订《射阳县蒜产品经纪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实施办法》、《射阳县大蒜经纪人协会自律公约》等行业自律制度,先后三次专题进行技术培训,解决了临海镇头厂村大蒜留种造成种性退化、千秋镇三区村蒜农提前采收等问题,使得蒜薹收购质量档次全面跃升。

聚合力,铺设发展“快车道”

在千秋镇工业园区,由农水投投资的2万吨蒜库和大蒜深加工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大蒜精深加工、销售产业一体化,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射阳大蒜产业链条,提升射阳大蒜的附加值。”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为进一步拓展射阳大蒜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该县强化大蒜市场信息共享,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30多个大蒜信息测报点,及时掌握全国大蒜市场信息,在第一时间内向农民反馈大蒜市场行情,提高农民应对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延伸产品,大蒜专业合作社积极与科研机构联系,致力突破大蒜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探索大蒜素、大蒜粉等产品,突破精深加工业,促进大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实现大蒜产业优化升级。

县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每年一次的生产经营培训契机,把诚信教育作为培训的必修课,消除大蒜经纪人和生产农户“老实人吃亏”的错误观点,实现了“要我讲诚信”向“我要讲诚信”的转变。射阳农村商业银行对高等级信用会员实行“担保优先、贷款优先、额度放宽、利率优惠”的政策。年年都参加培训的千秋镇经纪人李运左,在大蒜收购季节,与专业合作社、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并严格遵守合同约定,做到“质量、价格、时间”三保证,赢得山东、安徽等地委托收购商的信任,预计全年毛收入达40多万元。

来源:盐城市农业农村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