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 地方之窗

盐城市2019年度新农人先进事迹系列报道
--- 江苏夏巍农业生态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巍

发布日期:2019-10-24 14:48 [ ] 浏览次数:

五烈镇政府南边,原本一片50亩的空地上,一个标准化养殖场、一个管理规范的仓库已经竖起,一个有机肥处理场正渐渐成形,这是青年农民夏巍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创业项目。“之前是在父亲的创业基础上做强做大,现在想跳出原来的传统模式,探索一种新型养殖模式。”说起新的创业项目,26岁的夏巍眼神坚定。夏巍家的蛋鸡养殖,在五烈镇乃至在全市都是有名气的。夏巍与蛋鸡养殖结缘,还得从父辈说起。夏巍的父亲夏兆鑫从8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家禽养殖,是五烈镇最早的一批养鸡大户,在长期的劳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并从普通蛋鸡养殖成功过渡到专业从事花凤鸡的养殖,开辟了一条特色养殖的道路,走上了致富路。小夏巍也时常帮着父母在养鸡场里干活,耳濡目染之下倒也学到了不少养殖知识。但夏兆鑫并不希望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他深知养殖行业的辛劳,更希望儿子能够好好读书,找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听从了父亲的话,夏巍初中毕业后,到苏州吴江一所中专院校就读计算机专业,但由于从小受父亲熏陶,对养殖业情有独钟。在校期间,他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学习大量的家禽养殖、销售的最新理念,放假时更愿意待在养鸡场,帮助父母一道经营,这都为他日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2006年,夏家蛋鸡养殖迎来了发展的转折点,在镇政府的引导、扶持下,父亲夏兆鑫投资60万元,着手筹办仙凤家禽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一下扩大到15万只。刚起步阶段,养殖数骤然上升,管理人手跟不上;鸡蛋产量提升,急需拓展销路。在养殖和销售环节,夏兆鑫明显感到力不从心。正需要帮手之际,刚毕业的夏巍主动请缨,充当父亲的左膀右臂。鸡蛋产量大,必然需要向外拓展市场。详细了解了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状况后,夏巍决定亲自上阵,外出跑销路。“浙江省的农贸市场起步早、市场空间大。”经过前期的市场打探,他带上两名亲友,三个年轻人来到陌生的城市——浙江台州开拓销售市场。但要在陌生的地方打出一片天地,谈何容易。夏巍回忆说,刚到台州时,由于人生地不熟,发的几批货都无人问津,时间放长了,有些蛋都变了质,只能忍痛处理掉。当时才20岁的夏巍却有超乎同龄人的毅力,“既然出来了,就得干出一番成果。”他心一横,干脆在当地租了房子住了下来,三个人每天跑市场、四处打听,跑遍台州城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瞄准大客户,又不丢小客户,一步步与农贸市场建立了友好关系,在台州成功打通了销路。一传十,十传百。周边一些城市农贸市场的商贩也开始来打听、订货,在长期驻守浙江一年半的时间里,夏巍成功打响了“仙凤”品牌。目前,仙凤合作社养殖规模已达蛋鸡25万只,平均每天销往浙江、上海等地近5吨。在发家致富的同时,夏巍还主动帮助入社的108户农民采购专用饲料、代销鸡蛋,努力形成抱团发展的态势,目前,全社蛋鸡养殖规模超过100万只,年产值近1亿元。夏兆鑫也放心地把合作社交给夏巍打理。历经摸爬滚打,夏巍更多了一份淡定与自信。今年上半年,受禽流感影响,鸡蛋行情陡然下跌,鸡蛋只能堆放在仓库里,降价出售。就在很多养殖户为行情所困,减少养殖数量时,夏巍却一如既往地保持原来的养殖规模,“每个行业都有风险,鸡蛋更是如此,有降也有升,只要坚持下去,还是有赚头的。”果然,到了下半年,鸡蛋行情又节节攀高,“仙凤”牌鸡蛋供不应求。

在保证现有养鸡场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夏巍又积极探索起新的养殖模式,一次拿下50亩地,新建了一幢标准化养殖场和仓库,引进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自动化养殖是大势所趋,既能规范管理鸡舍,减少气味,又能降低人力成本。”采用新模式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他还将目光锁定在鸡粪的充分利用上,新建有机肥处理场,利用鸡粪生产有机肥料,再卖给瓜农作肥料。夏巍算了下账,仅这一项就年可新增销售200万元。夏巍说,“我的梦想是在3—5年时间内,把养殖规模扩大到50万只,年产值超3000万元。”

来源:盐城市农业农村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