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 当前农事

东台开启现代农业新天地

发布日期:2018-11-19 18:36 [ ] 浏览次数:

金秋时节,东台大地上到处是一片丰收景象。在五烈现代农业产业园,成片的水稻已收割完毕。农业园负责人蒋维银介绍,今年全园1.05万亩水稻种植基地,预计亩产超过700公斤;在张洪程院士指导种植的钵栽田亩里,亩产不会低于800公斤。

在东台,丰收早已不再只是人们印象中五谷丰登的金黄。青翠的蔬菜、浓密的林木、艳丽的鲜花、圆润的瓜果、肥硕的猪羊、成群的鸡鸭、跳跃的鱼虾,把丰收装点得多姿多彩。丰收是五烈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数千亩黄灿灿的富硒大米;丰收是三仓现代农业示范园一碧万顷的瓜果蔬菜;丰收是果蔬椒乡白色大棚里数十种形态各异的青椒;丰收是红芳花卉园里五彩斑斓的鲜花;丰收是里下河水乡精养的鱼虾;丰收是无尽大海馈赠的海鲜;丰收是中粮集团的健康肉食;丰收是在全国西瓜擂台赛上争金夺银的东台西瓜;丰收是绿满华夏的新街苗木,丰收是从东台通向世界的新丝绸之路……

从粮棉种植全国上榜的传统农业大县,到跃居现代农业全国第一方阵,东台农业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思想不断解放、改革不断深入的历程,而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起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东台农民辛勤耕耘,粮棉亩产连年攀升,当时有一首歌曲广泛传唱:“举旗抓纲大步迈,东台山河重安排,粮棉亩产超纲半,苦战两年成大寨。”勤劳睿智的东台农民不仅吃苦耐劳,而且善动脑筋,不断在日渐开放的市场中开辟出增收致富的新门路。发端于许河、唐洋的禽蛋生产从一家一户养殖到“百万‘雄鸡’下江南”不断扩大规模,成了苏中苏北农民共有的生财之路;东台高效种植业的滥觞当数东台西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有不少村的农民偷着在棉花行里套种西瓜,三仓镇官苴村是其中之一,胆大的农民发展到只在田地的四周长上棉花应付检查,田心里长的是西瓜。1989年初,按市统一要求下达各村棉花种植面积时,三仓镇党委大胆尝试,一下子把官苴的棉花种植面积从2000亩调减到800亩。当年,官苴长西瓜的就从最初的七组10来户人家扩散到全村;短短数年间,东台西瓜不仅辐射到堤东各镇,而且跨界种植的东台农民遍布苏中、苏北各地。满眼的白色成了东台农业最炫目的景观。进入二十一世纪,高效规模农业的加快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产业。随着新时期国家对农业农村政策的调整,农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

东台市抓住机遇,及时提出了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战略。一大批高效农业典型从“盆景变成花园”,在全国全省形成较高知名度。近年来,东台市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补短板、创特色,全市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板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列全国第一位。

“一镇一园一特”深度调优农业结构。全市每年调减低效粮油面积10万亩以上,每年新建一批连片设施农业基地、5000亩生态循环种养示范片,亩平效益超5000元的高效农业占比提高到50%以上,全市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分别扩大到150万亩和67万亩,领跑全省。三仓现代农业示范园、五烈现代农业园、国贸农庄、红芳花卉、果蔬椒乡,一个个特色园区争妍斗艳,国道344、228,省道610、352,新204国道,一条条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带竞相发展。东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定位“全省示范园、国家产业园”,突出“大基地、大产业、大融合”,不断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持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园区面积5万亩,高效设施比重达85%以上,年产瓜菜总量25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瓜果蔬菜园区,年综合经济效益近10亿元。为达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双赢”目的,大力推行“园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五位一体”模式,农业科技企业牵引带动,新型合作覆盖95%以上农户,去年区域范围内农民人均收入达28600元,高于东台平均水平45%。三仓镇被认定为全国瓜果蔬菜无公害基地,三仓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无公害农产品全覆盖,去年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和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市委“一带三区”的提出,推动依托资源禀赋发展产业集群。东台是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从“西瓜之乡”“蚕茧之乡”“甜叶菊之乡”“禽蛋之乡”“乳猪之乡”到味稻小镇、西瓜小镇、生态苗木小镇、甜叶菊小镇,特色农业与时俱进,特色农产品叫响名头;从西瓜、茧丝绸、健康肉制品、海水产品等十大特色支柱产业到全面建成西瓜、生猪、蛋禽、大棚青椒等一批超20亿元、超10亿元、超亿元产业,主导特色产业占据全市农业“半壁江山”。最能体现东台农业特色的是一只瓜、一根丝、一篮菜、一棵树四大“金字”品牌。去年瓜果、蔬菜、茧丝绸、苗木等特色产业年产值近150亿元,占全市农业“半壁江山”。

“东台西瓜”品牌效应持续放大,西瓜种植面积拓展到28万亩、年产量突破100万吨,与南农大、省农科院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依托吴明珠院士工作站,推行西瓜标准化生产,每年引进新品种、新技术30多个,全美4K西瓜获得北京西瓜节中果型西瓜冠军,“黑帅”、双色冰淇淋西瓜等品种全国唯一。

以富安丝绸小镇为载体,创新“农企一体”模式,带动5万蚕农亩平收益近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桑园面积、蚕茧单产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6A级茧丝出口份额占全国40%以上。

拓展农业新型业态,新街苗木从网上起飞绿满华夏,将女贞、银杏、栾树等经济苗木销往全国20多个省。全市先后建成南沈灶青椒、唐洋韭菜、三仓胡萝卜、头灶马铃薯、安丰莴苣等10个省内规模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年种植蔬菜达120万亩,定期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到上海、苏南等地开展专场推介活动,建立东台农产品直销窗口50多个。

在时代进步的风口浪尖上,不断加出新的精彩。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丰收的概念有了新演变。丰收不只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农产品,更是感受得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作为。融入现代农业与观光创意等因子的一个个现代农业园蓬勃兴起,一家家上联科研院所、网通广阔市场、下接广大农户的涉农企业发展壮大,东台农业正汇入时代洪流,内化为推进东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五烈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南农大、扬大、省农科院等7家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建成张洪程院士工作站、省级科技示范基地、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引进示范新品种(系)42个、新技术21项,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示范,稻鸭共作每亩增收1000元、稻田养虾每亩增收3000元、反季节龙虾养殖每亩收入超万元。创意种植“海春轩”稻田画,增添乡村旅游内涵,将“稻田”变“风景”。诺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市内与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00多西瓜种植大户“跨社”合作,跨出东台在缅甸、老挝,云南、广东、宁夏、河北建立了6个“东台西瓜”万亩种植基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集种苗培育、基地种植和网上销售的全产业链,推广基质穴盘育苗、微滴灌溉等新型设施栽培模式,开展西瓜种植各环节的系统记录和规范管理,实现全程质量溯源追踪,把东台西瓜销到了南到香港澳门,北到东北宁夏,中到湖南湖北的大半个中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