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夏玉米大面积处于蜡熟期、夏大豆处于鼓粒期,是争取高产的冲刺阶段。各地要及时落实好防病虫、增粒重等田管措施,弥补前期高温造成的部分玉米果穗两头缺粒等不利影响,争取稳产、高产。同时针对9月中下旬可能出现的持续阴雨天气,要强化防灾减灾意识,科学开展防灾减灾、减损收获等后期田管措施,确保丰产丰收。
1、一喷多促增粒重。后期持续阴雨寡照天气,易造成旱粮叶片光合作用和植株生理功能发挥受阻,呼吸消耗增加,干物质积累降低,影响灌浆结实,降低粒重。各地要因地因苗施策,根据不同长势、不同灌浆阶段、不同灾情、不同病虫,选用合适的叶面肥、调节剂、杀菌杀虫剂等混合喷施。推荐叶面喷施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配合芸苔素内酯、氨基酸水溶肥等植物生长调节类药剂。
2、科学防灾稳产量。短时强降雨大风天气易造成植株倒伏、茎叶荚果等器官折断脱落,低洼地块容易发生涝渍,植株根系功能下降甚至腐烂,出现青枯,田间湿度较大还会加剧病害发生。各地要重视防范强降雨可能造成的田间淹水和渍涝,提前疏通沟系,确保出现强降雨后,田间积水排得出、排得快,减少植株浸泡时间,防止根系早衰、死苗。玉米倒伏倾斜严重的田块要及时人工扶理,可两三株扎把;出现穗上部茎折的,应及时割除茎折部分,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出现穗下部茎折较重的,视情况及早青贮保产。对进入成熟期的倒伏玉米、大豆,要及时收获,减少穗粒霉变。
3、适期收获减损失。结合收获期天气状况,因地制宜推行玉米适期晚收技术,延长玉米灌浆时间,提高籽粒成熟度、提高粒重、增加产量。一般在苞叶干枯、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籽粒含水量降至25%以下时收获最佳,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防止霉变。大豆待叶片全部脱落,豆荚和籽粒呈现出原有品种色泽,籽粒饱满,色泽纯正,植株摇动时有清脆响声,籽粒含水量降至18%左右及时进行机械收获。积极采用玉米、大豆专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收获前检查调试好机具,减少落粒损失,降低籽粒破损率。如收获期有持续阴雨天气,应在降水前抢收抢晾抢烘,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实现颗粒归仓。
(市粮油站、局种植业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