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农业农村信息
第228期
盐城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5年6月5日
市农业农村局召开6月份工作例会
6月4日,市农业农村局召开6月份工作例会,传达学习全省警示教育会、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总结交流5月份工作完成情况,研究部署6月份重点工作。局党委书记、局长施建霞主持会议并讲话。
施建霞指出,5月份,全局上下乘势而上奋战二季度,农业农村保持良好发展态势。6月份,全局上下要全面贯彻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四个着力点”的实践路径,一着不让抓当前,全力以赴拼全年,科学系统谋好篇,以实干实绩实效为全市发展大局多作贡献。一是强化服务意识,抓好三夏生产“重头戏”。抢字当头抓好夏收,密切关注天气情况,组织好机械化抢收作业,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丰收到手。环环紧扣推进夏播夏管,将秋粮任务落细到田块,坚持一栽一种就管,夯实秋熟丰产基础。科学高效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一体推进机械化还田和离田收储利用,提升综合利用水平。二是强化节点意识,冲刺农业农村“双过半”。持续加压攻项目、兴产业,继续筹备好全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积极开展敲门招商活动,加快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二季度开工率超75%、投资进度超50%。量质并举建农田、强监管,统筹推进2024年度项目扫尾和2025年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调查摸底上图入库,健全高标准农田全程监管机制。集中力量抓建设、优环境,加快推动“3+3+300”片区建设,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户厕改造,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基层共治推进养殖业绿色转型。稳妥有序推改革、探新路,发挥好我市农村改革基础优势,继续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探索创新,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有影响的标志性改革案例。从头从紧谋考核、争进位,把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抓在日常、融入工作,研究制定局内部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对标对表回头看、补短板,筹备好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调度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确保高质量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三是强化规矩意识,提升整治整改“实效性”。实而又实推进以案促改,对整改任务再盘点、再推进、再总结,确保整改全面彻底。细而又细抓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确保取得实效。严而又严抓好警示教育,提高“三农”工作能力水平。四是强化底线意识,打好安全稳定“组合拳”。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聚焦渔业、农机等重点领域,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学习宣讲。强化“三夏”农机作业监管,加大农机作业、粮食烘干场所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三夏”农机作业安全。强化伏季休渔和专项捕捞监管,落实定人联船、进出港报告等措施,组织渔船轮训和应急演练,筑牢渔业安全生产防线。强化网络安全防控,切实提升全员网络安全综合素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把入市关口,加强检打联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综合处供稿)
我市“四个到位”推进夏收夏种
一是组织发动到位。定期调度分析“三夏”形势,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信等媒体资源,广泛宣传发动。5月29日起每日调度通报夏收夏种进度。二是机具保障到位。全市投入抢收联合收割机2万台以上,其中履带式收割机1.8万余台,日作业量达80至100万亩;粮食烘干机6783台、烘干点1119个,批次烘干能力达15.3万吨;落实水稻插秧机10009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525台、兼用播种机1万余台,可满足夏收夏种需求。三是服务指导到位。农业农村系统成立69个服务指导组,多频次开展服务指导。发布生产技术意见,组织开展新技术培训、新品种产销观摩等活动,指导生产主体做好抢收抢烘、秧池管理等关键措施。四是应急措施到位。指导各地认清小麦收获窗口期短的特殊形势,用好省市县三级农机作业应急服务队。会同交通运输部门,设立高速公路绿色通道32个、农机加油绿色通道103个,开通农机热线电话12条,保证机械转移、作业顺畅。(综合来稿)
我市“四措并举”推进夏季秸秆综合利用
一是科学确定还田离田范围。综合考虑生产和生态需求,科学确定秸秆还田、离田区域。在水环境敏感区域加大秸秆离田收储利用力度,降低汛期水质污染风险。二是稳定提高机械化还田质量。按照每台机作业面积不高于500亩标准,加强秸秆切碎抛洒装置、大马力拖拉机等农机配备;科学制定还田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因地制宜推进推广犁耕深翻。三是加大离田收储利用力度。坚持以千亩及以上小麦规模种植点和国省考断面、重点河道沿线等为重点,建立小麦秸秆离田清单,确保夏季小麦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率不低于30%。发挥全市179家收储运销主体作用,采用市场化+政策补贴的方式鼓励扩大秸秆收储利用规模。拓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渠道。四是全力保障综合利用实效。市级财政继续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稻麦秸秆离田奖补。指导各地实施好省级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构建更完善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广泛开展宣传培训,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综合来稿)
我市三大举措积极打造现代“蓝色粮仓”
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已出台《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探索建设海上牧场渔场作为重点任务推进;研究起草《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实施深远海养殖突破等“六大工程”,引导各类主体参与海上牧场渔场建设。二是加快牧场建设。滨海陶湾海洋牧场总投资2000万元,成为全省首个、全国领先的集“资源养护、网箱养殖、蓝色文旅”三位一体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射阳龙源探索“风光渔”一体化海洋牧场建设,利用风电桩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预计6月试运行。大丰三峡积极探索“海上风电场+养殖平台”融合发展,现已基本完成方案及网箱施工图设计。三是陆海联动发展。滨海县充分利用LNG冷能资源,建设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成为全国首家利用冷能养殖冷水鱼试验基地;积极推动陆海接力三文鱼养殖工船建设,有望助力全市构建“陆基工厂化基地+海上养殖平台+深远海养殖工船”的全链式养殖格局。(渔业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