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乡村振兴

“新农人”奏响“兴农曲”│“新农人”联农带农创业富民案例系列报道⑤

发布日期:2025-03-31 16:22 [ ] 浏览次数:

案例十二

打造植保专业化服务“雨燕模式”

20250319001.jpg
东台雨燕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徐子敬

秉承科技兴农理念,坚持推广机械化、智能化高效种植,组建病虫防治应急服务队,积极推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努力打造区域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的“雨燕模式”。

组建一支专业团队。在东台及周边县市17个乡镇建立“雨燕农服”服务站,组建20余个专业服务队伍,带动退伍军人及农村待业青年200余人就业;配置高效植保无人机40余架,日作业能力在1.5万亩以上。

形成一个服务模式。推行“植保无人机+农药制剂/助剂+植保方案+作业方案”四位一体服务模式,开展水稻、小麦、玉米、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2024年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无人机飞防作业40多万亩次,高标准农田智能农业机械化作业实现三大新突破,农药用量下降8.5%-13%,病虫害综合防效在95%以上。

建立一套规章制度。与农户、飞防机手等签订层层协议,对农户作物种类、种植时间、生育进程、用药时间、用药品种、用药量等全部记录归档,在全国首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保险服务,全力保障种植大户和防治人员的切身利益。

 

案例十三

科技解锁种粮“新姿势”

20250319002.jpg

东台市时堰镇金秋家庭农场

凌晨耀

创办金秋家庭农场,坚持科技引领转型,实行全程机械化科学种植,农场种植规模1800亩,年产粮近200万公斤。

科技增产提质。积极应用机插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犁耕深翻和机械化打捆离田、增施有机肥和一体化耕种等新技术,制定绿色生产操作规程,采用螟蛾诱集器、赤眼蜂释放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生产的稻米取得A级绿色食品证书。

科技防灾减灾。紧扣粮食生产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累计投入600多万元,先后建成9组烘干线和4000平方米仓储设施,购入播种机、插秧机、自走式打药撒肥机、农用无人机、烘干机等设备80多台(套),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

科技强化服务。发挥“农民田间学校”阵地作用,每年举办多期技术讲座,创建省“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成立东台市绿天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周边农户54户,提供农用物资代购、农机作业和粮食烘干服务。

 

案例十四

打造产业链 唱响致富经

20250319003.jpg
江苏大地禾米业集团有限公司

朱冠宇

积极探索生产、加工、品牌、联农带农创新发展,助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扩大种植规模。在全市建设28个农场、30万亩农业基地,构建“统一模式、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购销、统一植保”体系,以先进生产力带动周边农户改进生产方式,节约经营成本,提高产能产出,基地小麦亩产量达550公斤、水稻年亩产量达650公斤。

健全产业体系。建成年加工能力10万吨的“无人无尘”大米加工车间,实现整条加工线一人控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稻米产品“农夫百信南粳5818”“农夫百信武香粳900”分别荣获2023年、2024年“寻找江苏最好吃的大米”特等奖。

建立共富机制面向建湖全县联建10多个村居,累计上缴田租金约1.5亿元;牵头成立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联合联营、托底收购、溢价分红等,带动当地300多户农户共同致富;面向建湖全县建立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携手中化农业共同推行一体化全农服务模式,提供“种子供应+农资农机+订单种植+技术指导+粮食回购+金融保险”全链条、保姆式服务。

 

(局科教处 供稿)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