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 当前农事

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等病虫草害
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25-03-26 08:34 [ ] 浏览次数:

当前小麦正处于返青-拔节期,随着气温回升,降雨增多,田间病虫害将进入快速扩展阶段,需适时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各地要强化监测预警,加强防治指导,切实做好小麦拔节期以纹枯病、白粉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一、发生情况及趋势分析

1、小麦纹枯病

最早响水旱茬麦田12月13日查见,较去年偏迟14天,稻茬麦田2月21日查见,较去年偏迟2天。响水系统田,旱茬田块病株率16.2%,稻茬麦田病株率5.8%。近期全市普查,平均病田率14.6%,病株率1.2%,部分病株率达到4.5%。北部地区发生重于中南部地区,旱茬麦发生明显重于稻茬麦田。小麦拔节期是纹枯病侵茎危害阶段。随着气温继续回升,降雨增多,小麦纹枯病将进入上升扩展阶段。预计今年小麦纹枯病自然发生程度可达中等偏重,局部麦区偏重发生。

2、小麦白粉病

2月4日阜宁最早查见。受前期低温和小麦生育期延迟影响,目前零星发病。随着小麦进入拔节期,田间郁蔽程度加大,田间湿度将明显增加,小麦白粉病病情将进入上升期。今年小麦主栽品种以镇麦12、扬麦25、扬麦23、农麦88等易感病品种为主,预计今年小麦白粉病自然发生程度可达中等偏重。

3、麦蚜

据近期调查,全市平均有蚜田率42.7%,平均百株蚜量84.3头,高于去年同期。其中,盐都百株蚜量59.5头(0-380),个别早播田块蚜量达600头以上。大丰百株蚜量181.8头(0-350)。旱茬麦田蚜量明显高于稻茬麦田。滨海普查旱茬麦田,百株蚜量12.5头(1-28.3);同期普查稻茬麦田,百株蚜量12.3头(0-108)。预计今年麦蚜自然发生程度可达中等发生。

4、麦蜘蛛

小麦进入拔节返青期,田间麦蜘蛛虫量开始上升。据近期普查,大丰见螨田率65%,每33厘米麦行虫量8.74头(0-126);滨海见螨田率85.7%,每33厘米麦行虫量9头(0-49);射阳见螨田率52.2%,每33厘米麦行虫量4.9头(0-12)。预计今年麦蜘蛛自然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

5、茎基腐病

据近期普查,盐都病田率3.5%,病株率0.08%(0-1.4%),随着后期气温升高、田间郁蔽度增加,将有利于茎基腐病发生,预计今年茎基腐病自然发生程度为偏轻发生,后期侵染程度会进一步加大。

二、防治意见

一、病虫防治技术意见

1、加强田间管理,抑制小麦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提高透光度;抢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等。

2、选用对路药种,适时用药,控制病情发展。

①用药适期:麦子拔节期是控制纹枯病病情发展、预防侵茎、减轻危害的关键期。在纹枯病侵茎前、病株率达到5%-10%时及时防治。当纹枯病病株率达10%以上或茎杆零星发病的田块则要立即喷防。

②科学用药:

对纹枯病,选用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木霉菌等提前开展预防,或在小麦拔节初期,田间病株率达10%时,选用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环唑、烯唑醇等单剂或复配剂开展防治;

防治白粉病,兼治锈病、纹枯病,可选用肟菌·戊唑醇、唑醚·戊唑醇等三唑类药剂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等这类复配剂,控制病害扩展。

防治茎基腐病,发病初期,可选用丙硫菌唑·戊唑醇、戊唑·噻霉酮等登记药剂防治。防治时需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确保防治效果。

防治麦蚜,可选用氟啶虫酰胺、呋虫胺、噻虫嗪、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等单剂或复配剂开展防治。防治麦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或联苯菊酯药剂。对麦蜘蛛、白粉病、蚜虫等多种病虫混发区域,要统筹做好防控安排,实现一喷多防、一喷多效。对发病重的田块,首次防治后间隔7-10天需进行第二次防治。在病虫防控的同时,可结合苗情,添加生长调节剂或免疫诱抗剂,如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三十烷醇、噻苯隆、二氢卟吩铁等,提升抗病虫和抵御倒春寒等能力,助力小麦单产提升行动。

③施药方式:

选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于早晨露水未干时或傍晚施药,要用足药量和水量,喷杆喷雾机亩用水量20-30公斤,机动弥雾、静电喷雾亩用水量15-20公斤。

三、注意事项

防治小麦纹枯病慎用苯甲·丙环唑,防止其与氯氟吡氧乙酸使用间隔期过短,对小麦产生药害。小麦白粉病已对醚菌酯产生一定的抗药性,且醚菌酯对小麦锈病兼治效果差。施药后农药包装废弃物及时送交农药经营门店回收,不得随意丢弃,更不能抛入河塘中,避免污染农田环境。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