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九
“党建+鲜食玉米”助力集体增收
仇春辉
紧扣产业振兴重中之重,在支部领航上发力,在利益联结上牵线,以“兴一个产业、强一村经济、富一方百姓”为目标,加速推进南洋镇自然村“党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亭糯”鲜食水果玉米目前亩产量2000根,亩均效益1万元,有效实现集体增收。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推广“亭糯”鲜食水果玉米种植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以“党总支领办合作社+村集体+家庭农场+农民”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南洋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先后引入玉米新品种、水肥一体化、滴灌栽培等先进技术和设备。
打造鲜食玉米品牌。坚持生态种植理念,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采用地膜覆盖、绿色防控等环保手段,确保鲜食玉米的绿色健康;重点打造“亭糯”鲜食玉米品牌,组织村民学习种植技术并将种植规模扩大到200亩。
助力集体经济增收。自然村党总支领办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村集体占股51%,村两委班子和种田大户占股49%,“亭糯”鲜食玉米实现全程订单生产,亩均效益达1万元,有效拓展了村集体增收渠道。
案例十
花香里的经济密码
东台市梁垛镇红芳花卉种植家庭农场
韩万倩
以“花”为媒,“卉”点生活。创办红芳花卉种植家庭农场,建成连栋温室大棚8.5万平方米,智能化温室展厅3600平方米,打造集生产销售、科普教育、电商服务、科技示范、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花卉产业链。
读懂科技密码。引进仙客来、常春滕、丽格海棠等30多个花卉新品种,开展育苗标准化生产,采用智能温控、无公害防虫、配方施肥、数字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提高花卉种植水平,实现四季花香。
读懂品牌密码。“线上线下”同步开拓市场,建立绿丰花卉网站,注册“欣丰绿”商标,实行品牌化生产和电商销售;在上海青浦区设立2万多平方米的温室花卉销售中心,在江苏如皋华厦花卉市场设立8000多平方米的温室花卉大卖场,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读懂共富密码。采取“家庭农场+订单+农户”模式,带动全镇130多个农户从事苗木和花卉种植,种植规模超3000亩;同时围绕电商运营、网站经营、种植技术、物流配送等开展技术培训,每年培训500多人次。
案例十一
拓展“三重效益” 推动粮产增值
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曙丰家庭农场
卢浩波
贯彻“小田变大田”改革,逐步扩大农场承包地范围和种植规模,在粮食种植基础上,不断拓展粮食产业链增值空间,创新种粮致富新模式。
拓展订单种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与110多户农户签订定向种植、定向管理、定向收购协议,采用“统一品种种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割烘干、统一收购与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拓展绿色有机种植。建立2000立方米的发酵包,从当地养殖户运来肥料进行发酵,用于粮食种植,并进行绿色农业认证;同时与上海绿淮科技合作,承担微生物菌肥增产试验工作。
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粮食烘干仓储配套中心,向农户提供粮食烘干、存储服务;配置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等农机装备20多台(套),组建机械化服务团队,积极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
(局科教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