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坚持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农人”队伍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优化政策扶持,强化指导服务,加强示范引领,各地涌现出一批能托起农业、扎根农村、联农带农的“新农人”,他们怀揣乡土情怀,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实践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有力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江苏“新农人”联农带农创业富民案例选编》,我市14名“新农人”入选,数量全省最多,现就入选案例开展系列报道。
案例一
围绕“一粒米” 走出新“稻”路
徐扬键
成立江苏正清米业有限公司,把“闯”字放在前,矢志不渝干农业,推进“一粒米”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生产,做强“建湖大米”地方稻米品牌,积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集体走上“致富路”。
种植扩规模。在周边多个镇(街道)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合作经营种植面积3.7万亩、自营种植面积0.8万亩,亩均纯收益超千元。
加工上层次。投资2500万元,建成育秧中心、低温流水线、稻米烘干、仓储冷库等配备齐全的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实现稻米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
品牌扬优势。“建湖正清大米”获评“江苏好大米”特等奖,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打造“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每年向江浙沪直销“建湖正清大米”8000吨。
服务促增收。依托正清农机专业合作社,探索打造“合作社+农户+基地+品牌”融合发展新模式,创建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农业经营全流程服务,主动吸收约100名农民带地入社,累计流转土地3.7万亩,为村集体增加服务收入180万元。
案例二
用金融思维种田 以科技力量兴农
江苏惜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吴舒涵
创办江苏惜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成立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机械化、绿色化,种植规模5000多亩,全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
种植经营标准化。实行“经营计划、资料调配、产品销售、技术指导、农机管理”的“五统一”模式,建设标准化服务平台,实现村企优势互补,合作一体发展;打造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每年为附近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万亩次。
生产管理绿色化。坚持施用有机肥,推进绿色防控机制,形成整套绿色防控、生态栽培管理措施,先后创建省果树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东台(稻麦)推广示范基地等。
产业发展集群化。积极发挥企业自身在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组建专业电商团队,助力推进联堡电商、镇南物流等要素聚集,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提升产业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
利益联结最优化。采取“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施订单种植,最低收购价高于国家保护价10%,并按出米率实行优质优价,实现土地流转租金、公司务工薪金、村组服务佣金逐年增长。
(局科教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