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 当前农事

秋季设施蔬菜烟粉虱防控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25-10-20 16:54 [ ] 浏览次数:

烟粉虱是秋季茄果类、豆类、瓜类蔬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不仅能刺吸叶片汁液造成植株生长衰弱,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严重威胁蔬菜产量和品质。近期低温阴雨天气导致露地烟粉虱陆续迁入温室、大棚等温暖干燥的环境进行为害。各地要加强技术指导,抓住防治关键窗口期,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严防烟粉虱暴发成灾,保障秋季蔬菜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一、当前田间虫情

据全市植保部门调查,茄果类、豆类、瓜类等设施蔬菜烟粉虱虫量高、危害重,平均百叶虫量278.8头,较上年增加116.1%。茄子平均虫棚率74.1%、虫株率36.5%,平均百叶虫量174.1头,较上年增长15.6%。个别田块达400头。辣椒平均虫棚率84.3%、虫株率30.8%、平均百叶虫量171.1头,较上年增长120.8%,且多地虫量为近年最高值。豇豆平均虫棚率100%、虫株率64.8%,平均百叶虫量176.9头,明显重于上年同期。黄瓜平均虫棚率53.9%,平均百叶虫量594.9头,个别田块达到1926头。

二、防治技术意见

各地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策略,综合应用生态调控技术、物理阻隔诱杀、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措施,积极推进统防统治,有效控制烟粉虱发生危害。

综合防控:

合理作物布局,及时清洁田园,定植前及时清除棚内的残枝落叶和杂草,并带出棚外集中处理,减少烟粉虱的栖息场所。应用防虫网,应在大棚通风口及门口覆盖40目及以上防虫网,阻断露地烟粉虱迁入棚内。黄板监测诱控,通过悬挂黄板或信息素+黄板进行早期监测预警并诱杀。生物防治技术,在发生初期或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使用爪哇虫草菌、d-柠檬烯、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控。

科学用药:

移栽前,选用噻虫嗪、呋虫胺、吡虫啉等持效期长、内吸性好的药剂喷施苗床。移栽后,应及时喷施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轮换使用呋虫胺、溴氰虫酰胺、氟吡呋喃酮、氟啶虫胺腈、双丙环虫酯等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单剂及复配制剂,可添加螺虫乙酯、吡丙醚等具有杀卵作用的药剂提升防治效果;施药部位上,重点喷洒植株叶片背面,药液需喷匀喷透,周边杂草要喷到;施药时间上,在早晨9点前或傍晚5点后烟粉虱活动能力较弱时施药。若残留虫口基数较大时,应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注意药剂轮换使用。同时,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注意事项

选择登记在对应作物上的药剂进行使用,农药使用应注意安全间隔期和每季作物最多使用次数,不得随意增加药剂使用量。苗期、定植期可以使用安全间隔期超过7天的药剂,但花果和采摘期尽量采取非化学防治措施压减病虫基数,减少用药次数,必须防治的尽量选择安全间隔期不超过3天的药剂,用药时间宜下午4点以后或者早上10点以前,且先采收后施药,农药安全间隔期内不采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治时可添加有机硅等助剂,提高防治效果。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