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战略,着力提升我市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水平,加快现代种业升级转型,促进我市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引领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我市印发了《关于加强杂交稻制种技术服务指导的通知》,多措并举做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服务指导。
强化技术应用。围绕解决亲本组合技术难、人工成本高等制种“卡脖子”问题,强化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推广应用,实现播种育秧、整地栽插、施肥植保、喷施“九二〇”、辅助授粉、父母本分收、烘干包装等关键环节机械化,稳定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增强抗灾应变能力,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质量。
强化技术指导。相关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要加强与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高校的沟通协作,于制种稻生育关键时期,因地制宜及时提出技术指导意见,组织挂片指导、巡回观摩、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统筹各制种企业或制种经纪人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指导,着力提高农户制种技术水平。深入开展苗情农情分析指导,将水稻生育期间的天气信息、苗情信息、生产技术意见等第一时间传递至制种农户,切实提高因时、因地、因苗技术指导到位率。广泛运用网络、微信、微博、QQ、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加强制种技术和种业信息的宣传报道。切实加强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巡查,核对种子生产许可证、生产品种、生产地块、生产面积等信息,审查品种审定、品种授权、亲本种子来源及质量、植物检疫、制种隔离、制种合同等情况,及时建立制种信息数据库。组织执法机构加强对不按规定备案、侵权生产、无证生产和租借买卖许可证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同时,要做好品种真实性、转基因成份监督抽查的田间取样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制种企业建立制试基地,研究杂交水稻亲本生长发育特性,突破制种高产优质瓶颈,建立优质高产技术规程,提高杂交水稻制种效益。
强化防灾减灾。加强灾害监测,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密切联系,积极沟通会商,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前制定防灾减灾预案,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制种稻生育进程,制定针对性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意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灾区开展指导服务,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指导和督促订单企业、制种经纪人和制种农户对接保险公司,确保已备案的制种田全部落实水稻制种保险,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的抗风险能力。要加强农技推广体系能力建设,培养壮大农技推广队伍,围绕稻米生产全程解决方案,创新完善农技推广手段,切实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局种业管理处、市粮油站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