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
【英文名】Ricewaterweevil
【中文别名】稻水象、稻根象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稻水象甲属Lissorhoptrus
【国内外分布】全球均有分布。在我国,于1988年,河北唐山市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疫情,现已陆续蔓延到了天津、北京、辽宁、山东、浙江、吉林、福建等省(市、区)。
【寄主范围】稻水象甲食物复杂,稻水象甲最重要的寄主植物是水稻,其次是禾本科、泽泻科、鸭跖草科、莎草科、灯心草科杂草。
【危害特点】稻水象甲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水稻作物,成虫食稻叶,幼虫食稻根,以幼虫危害为主。成虫在幼嫩水稻叶片上取食上表皮,留下下表皮;幼虫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爬出稻根直接咬食根系,根系被害后常变黑并腐烂,刮风时植株倾倒,由于根系损坏,植株生长受阻、变得矮小,分蘖率降低,抽穗成熟推迟,造成减产。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6~3.8mm,体壁褐色,密布相互连接的灰色鳞片,前胸背板和鞘翅的中区无鳞片,呈暗褐色斑。喙端部和腹面、触角沟两侧、头和前胸背板基部、眼四周、前中后足基节基部、腹部三、四节的腹面及腹部的末端被覆黄色圆形鳞片。喙和前胸背板约等长,有些弯曲,近于扁圆筒形。触角红褐色着生于喙中间之前,柄节棒形,触角棒呈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棒为3节,棒节一光亮无毛。前胸背板宽大于长,两侧边近于直,只前端略收缩。鞘翅明显具肩,肩斜,翅端平截或稍凹陷,行纹细不明显,每行间被覆至少3行鳞片,在中间之后,行间一、三、五、七上有瘤突。腿节棒形,不具齿。胫节细长弯曲,中足胫节两侧各有一排长的游泳毛。雄虫后足胫节无前锐突,锐突短而粗,深裂呈两叉形。雌虫的锐突单个的长而尖,有前锐突。稻水象甲有两性生殖型和孤雌生殖型,发生在中国的均属孤雌生殖型。卵长约0.8mm,圆柱形,两端圆,略弯,珍珠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10mm,白色,无足,头部褐色。体呈新月形。腹部2~7节背面有成对向前伸的钩状气门。蛹白色,大小、性状近似成虫,在似绿豆形的土茧内。
【生物学特性】半水生昆虫,成虫在地面枯草上越冬,3月下旬交配产卵。卵多产于浸水的叶鞘内。初孵幼虫仅在叶鞘内取食,后进入根部取食。羽化成虫从附着在根部上面的蛹室爬出,取食稻叶或杂草的叶片。
【传播途径】稻水象甲传播途径为自然扩散传播和人为传带传播。人为传播是该虫传播扩散的主要途径。
【检测方法】
(1)形态检测技术。应用形态特征鉴定稻水象甲。
(2)PCR检测技术。利用PCR条形码技术检测稻水象甲各个虫态,准确快捷。
【检疫措施与防治方法】
1、检疫措施:
(1)植物检疫措施对控制稻水象甲还有重要作用。
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调整种植结构,选择抗虫品种,严重地块实行水旱田轮作。合理施肥,少施氮肥。科学灌溉,实行湿干湿灌水。清除或焚毁田间和沟渠杂草、寄主残品,减少虫源。
(2)物理防治,利用稻水象甲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也可以设置诱杀田,进行夜间点灯诱成虫产卵,然后集中消灭。
(3)化学防治,坚持统防统治的原则,实行“统一组织落实、统一集中购药、统一时间施药、统一监督检查”的防治措施。以象虫净、菊酯类药剂为主。
图1危害状
图3蛹
转自《江苏省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