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 > 种植业

盐城市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科普宣传系列(一)
草地贪夜蛾

发布日期:2023-03-24 17:14 [ ] 浏览次数:

【学名】Spodopterafrugiperda(Smith)

【英文名】fallarmyworm。

【中文异名】伪黏虫、秋行军虫、秋粘虫、草地夜蛾。

【分类地位】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灰翅夜蛾属Spodoptera。

【国内外分布】原产于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杂食性农业害虫。2016年尼日利亚和加纳首次发现。2020年蔓延至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目前,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已横跨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成为世界性的迁飞害虫。

2019年1月在我国云南省江城县首次发现以来,现已在云南、贵州、四川、江苏、浙江等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生危害。2021年被列入我国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寄主范围】属于多食性害虫,其寄主范围为76科350多种,包括玉米、甜玉米、小麦、大麦、荞麦、燕麦、水稻、大豆、花生、棉花、甜菜等。还可为害苹果、葡萄、桃子、草莓以及一些花卉等。

【危害特点】以幼虫危害为主,危害症状与黏虫相似。幼虫先取食卵壳,然后开始分散。1~2龄幼虫有吐丝下坠的习性,借助风转移到周边植株上,在田间形成聚集型分布。在玉米上,低龄幼虫(1~3龄)通常隐藏在叶片背面取食,取食叶片单侧表皮和叶肉,留下上表皮,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幼虫3龄前危害隐蔽性强,容易被忽视。4龄后进入暴食期,取食叶片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缺刻。高龄幼虫(4~6龄)常隐藏在玉米心叶中取食心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俗称“心死”。高龄幼虫还钻蛀茎杆,取食玉米雄穗和雌穗。苗期干旱时,幼虫钻蛀幼苗基部,造成幼苗死亡,缺苗断垄。苗期发生严重时,草地贪夜蛾可吃光整株玉米的叶片,仅剩光杆,可导致毁种,造成严重减产。

【生物学特性】

寄主范围广、种类多样性、食量大、产卵多、迁飞远、为害快、易暴发。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迁徙和携带虫源。一只成虫一夜之间能迁徙100公里,一个世代向周围扩散迁徙500公里,传播速度非常快。成虫飞翔能力强,还可随货物和交通工具的缝隙处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形态识别】

(1)形态检测技术。草地贪夜蛾幼虫最明显的特征是其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头部呈明显的倒“Y”型纹。成虫雄蛾具备“一斑”(三角形白斑)“一带”(浅色斜带)“三纹”(环状纹+肾状纹+楔形纹)典型特征。

(2)PCR检测技术。通过PCR扩增技术,可以准确鉴定出草地贪夜蛾卵、幼虫、成虫和蛹,大大缩短了鉴定周期。

【检疫措施与防治方法】

1、检疫措施:

(1)加强监测预警。在迁飞通道设立重点监测点,安装灯诱、性诱等监测设备,及时监测成虫迁飞数量和动态。主要寄主作物(玉米、甘蔗、高粱和小麦等)生长季节,特别是苗期和心叶期,针对卵、幼虫和蛹,及时开展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确保早发现、早控制。

(2)推进统防统治。在规模化种植区域,以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为主体,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补充,组建培育应急防治队伍,配备高效施药器械和安全防护用品,加大统防统治、联防联控,提高防控效果。

2、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抓住幼虫低龄期,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农业农村部推荐化学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在清晨或者傍晚,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防治药剂需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2)生物防治。采用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半闭弯尾姬蜂、淡足侧沟茧蜂等寄生性天敌和益蝽、东亚小花蝽、大草蛉和瓢虫等捕食性天敌,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

(3)成虫诱杀。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发生基数,减轻危害损失。

(4)农业防治。选择抗虫性较强的品种。调整播种时间。种植应避开贪夜蛾流行时期,在玉米抵抗力较强时期播种。采用间套种植模式,轮作趋避植物,或者间套种植非禾本科农作物,或者通过种植天敌植物形成生态阻隔带,严格控制贪夜蛾的繁殖,降低对玉米的危害程度。

图片 3.png

图1危害症状


图片 4.png

图2 卵


图片 1.png

图3 幼虫


图片 2.png

图4 蛹


图片 5.png

图5 成虫

自2019年5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后,盐城市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控工作做了紧急布置,在全市设立智能监测站点,印发《草地贪夜蛾识别与应急防治技术挂图》。植保技术人员每年对草地贪夜蛾进行重点监测与防控。目前,草地贪夜蛾未在我市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危害。


(市植保站供稿,部分转自《江苏省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图鉴》)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