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 > 种植业

我市2基地被认定为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第二批)、全省仅3家

发布日期:2023-01-17 17:49 [ ] 浏览次数:

 

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种植业“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规模效益突出、联农带农显著的基地,示范带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近日,我市响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西兰花基地、东台市富安镇桑蚕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全省仅3家。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占全省三分之二。

响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西兰花基地

响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西兰花基地位于响水西兰花大道两侧的南河镇和双港镇境内,连片面积4万亩,主栽青城5544、浙青227、台绿3号等优质品种,优质品种覆盖率100%,种苗工厂化订单生产率100%。近年来,基地重点集成推广工厂化穴盘基质育苗、生产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两花一豆”(春西兰花-夏毛豆-秋西兰花)等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模式)12项,实现化肥、农药减量使用,近三年来产品检测合格率达100%。现有“响誉味来”、“响水西兰花”2个区域公用品牌,灌江、旭泰、晨嫂等6个企业品牌,“响水西兰花”先后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230117001.jpg

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基地。注重规划引领,加强与响水西兰花产业发展规划和江苏响水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规划相衔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为抓手,建成高标准集中连片基地4万亩;按照《响水西兰花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组织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通过遥感技术建立“响水西兰花一张图”,用数字农业技术决策指挥西兰花生产,着力打造引领特色农业发展的“响水样板”。

二是全产业链打造产业。自2018年建设以来,基地累计培育全产业链经营主体105家,其中农业企业2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建有工厂化育苗中心4个,高标准育苗大棚15.6万平方米,年育苗能力2.2亿株;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企业14个,分拣分级生产线20条,冷链物流车12辆,库容在3000立方米以上的冷藏保鲜库20万立方米,年冷藏保鲜能力10万吨;建成速冻生产线5条,年加工能力54000吨。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2个,基地2个,有机食品基地4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1个。全产业链带动2万农民创业就业,基地所在村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34.4%。

三是科技引领绿色发展。以国家、省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展示基地为平台,先后与2个国家级产业、3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优良品种筛选、工厂化育苗、适用农机装备研发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废弃物综合利用上抓突破,着力解决西兰花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促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合作研发的“青花菜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技术成果,先后获江苏省与农业农村部农牧渔业丰收奖;总结探索的“江苏响水西兰花机械化生产模式与典型案例”和“早春设施西兰花+鲜食大豆+秋西兰花”(两花一豆)高效轮作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宣传推广。

四是龙头带动标准化生产。响水西兰花产业航母,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万洋农副产品集团公司,通过国家级、省级西兰花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响水西兰花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种苗培育、栽培技术到加工、储藏、运输、检测和安全追溯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形成技术规程5项,其中盐城市地方标准1项,企业标准4项。基地内各经营主体,严格对照技术规程,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技术服务,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12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处置,积极应用降解膜、尾菜饲料化肥料化利用技术,亩均节本增效1605元。

五是政策激励产业发展。响水县高度重视西兰花产业发展,多次将以西兰花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列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同时出台系列激励政策引导农民科学发展西兰花产业,并将18公里西兰花大道、万银食品加工、宝青冷库建设等重点工程纳入年度重大项目。2018年以来,基地建设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6.75亿元,其中部级财政支持1.45亿元、省级财政支持2.1亿元、地方财政资金4亿元,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9.2亿元。

东台市富安镇桑蚕基地

富安镇是以桑蚕茧为特色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镇”,誉称“中国茧都”,先后被列为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全国蚕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江苏省农耕文化实践基地,建成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国家产业强镇。基地现有蚕桑种植面积5万多亩,“育71-1号”桑树占比100%,亩桑产值8500万元,30%的桑园产值超万元。蚕茧上车率、解舒率、净度等主要质量指标全国领先,95%以上的蚕茧能缫制5A级生丝,6A级生丝占国际市场的40%,产品远销欧美,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20230117002.jpg

一是坚持品种培优与规模化发展结合。大力优化结构,产业区域集中,扩大主推品种覆盖率,在富北、元九建立2个千亩蚕桑示范园及2000亩蚕桑专业村18个,成为全国的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示范基地,建有6A级生丝基地。

二是坚持蚕桑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带动品质提升。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实行智能化养蚕、机械换人技术革新,率先应用环境智能控制、小蚕共育、机械化采桑、自动循环喂桑、采茧等全程机械化养蚕技术,推广“八统一”社会化服务,蚕种统一配供率100%、蚕药90%、桑药40%,机械消毒率60%。

三是坚持蚕桑茧丝品牌化与业态融合同步。强化品牌创塑,“富安蚕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FUAN牌蚕丝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一答牌”桑茶、桑葚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各类产品畅销国内外高端市场。加快建立蚕桑产业化联合体,由单纯以桑养蚕,向以桑养蚕与养人及茧丝绸富民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发展,成功开发桑茶、桑葚、桑菜肴等系列产品,建成休闲农业旅游业、电商服务等新业态。

四是坚持全链条建设与全利益联结一体化。积极推进桑蚕全产业链发展,基地建成集桑、茧、丝、茶及配套机具完整产业链条,有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桑茶生产企业,蚕机械企业获国家专利26件。依托富安茧丝绸公司和茧都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上连加工企业,下连基地农户,建立“一次高价收购、二次分配反哺、三次优惠奖励”等联农机制,农户每年可从二产加工、三产旅游获得二、三次分配收入近千万元,创成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联农带农联结机制被称为“富安模式”。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