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乡村振兴

【江苏省家庭农场典型案例】亭湖区树东家庭农场: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争当产业转型领头羊

发布日期:2022-08-24 17:28 [ ] 浏览次数:

亭湖区树东家庭农场通过应用新技术、新理念,农场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实现了由家庭纯种植经营向农产品初加工服务的转变、由“独家经营”向抱团联合发展的转变,既达到了自身增收目标,又带动周边农户致富,促进了本地菊花全产业链的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2014年,该农场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农场主陈树东先后荣获区“五一”劳动奖章、市“五一创新能手”、市乡士人才“三带”标兵、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等荣誉,2022年成功当选盐城市人大代表。

20220824003.jpg

图为家庭农场主陈树东(男)

 亭湖区树东家庭农场位于世界自然遗产盐城黄海湿地的核心区——亭湖区黄尖镇新闸村,成立于2013年11月,主要从事粮食和菊花的种植、加工及相关社     会化服务业务,农场经营面积780亩,社会化服务面积2.3万亩,2021年经营性收入600多万元,纯收入151万元。树东家庭农场经历了从纯种植生产到种植加工混合经营再到示范种植、联合加工、品牌销售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更带动了当地菊花产业的提档升级。

20220824004.jpg

一、应用三新技术,“土秀才”脱颖而出

黄尖镇地处黄海之滨,耕地多为盐碱地改良土壤,当地农民习惯于种植旱作物,主要以菊花、羊角椒、玉米为主,树东家庭农场创办之初以菊花种植为主,因常年种植菊花连作障碍严重,菊花产量、品质不断下降,通过“三新技术”应用、带头示范推广,农场为全镇产业发展探索了有效路径。一是敢为人先应用新模式。2013年,在区、镇农技部门的指导下,树东家庭农场率先试点开展水旱轮作,将原先400亩的经营面积扩大到600亩,并划分成3个框口,同时投资建设了必要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按2年水稻、1年菊花的模式进行轮作,确保3个框口中每年始终保持有1个框口种植菊花,配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菊花的连作障碍问题得到了有效克服,更打破了菊花生产中“大小年”的怪圈,菊花、粮食生产实现了双丰收。二是绿色发展保障产品质量。为进一步提高菊花品质,降低菊花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陈树东积极发挥科技示范户的优势,主动联系省、市技术指导专家,制定了菊花绿色生产操作规程,农场率先应用生物药剂防治蚜虫和红蜘蛛,合理控制采收前施药安全间隔期,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保证了菊花的品质。2014年,树东农场生产的菊花取得了农业部绿色农产品认证,2020年,黄尖菊花获批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三是做好示范促进产业发展。树东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给自身家庭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区农技部门多次组织周边镇村的菊花种植大户到农场来现场教学,陈树东毫无保留地介绍农场的成功做法,主动分享个人对菊花产业发展的思路,很快树东家庭农场的做法就被周围农户认可,一下子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土秀才”。2013年-2015年间,黄尖镇农户自发推广旱改水、水稻菊花轮作3.6万亩,全镇常年菊花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以上。

二、产业转型发展,“多面手”增产增收

每年的11月份,黄尖镇的菊花开了,连片种植的菊花呈现了“满镇尽带黄金甲”的美景,但蜂拥上市的菊花往往导致农民丰产不丰收,树东家庭农场“穷则思变”,通过增加经营方式,成功探索了一条转型发展的致富路。一是延伸产业链条促增收。2016年,树东家庭农场一下子投资700多万元购置了粮食和菊花烘干设备,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烘干设备的投入使用淘汰了过去“硫磺熏制菊花”的做法,让饮品菊花摆脱了“毒菊花”的负面影响,也实现了鲜菊花收购价格高时销售鲜菊花,鲜菊花拥市价格低时便烘干储藏错峰上市的经营模式,经营模式的改变当年就为农场增收了10多万元。二是拓宽服务渠道促增收。2017年,为尽快还清投资烘干设备的贷款,树东家庭农场开始向周边农场和小农户提供菊花和粮食的烘干服务,种植大户自行将粮食、鲜菊花送到农场进行烘干,农场收取0.06元/斤(粮食)、4元/斤(干菊花)的加工费,小农户的鲜菊花则由陈树东主动到田头收购,收购价格高于收购点价格0.1元/斤。2017年,农场烘干粮食40000吨、菊花20吨,为农场创收34万元。三是抱团合作服务促增收。2018年,农场根据自身产业的特点和周边农户的发展需求,又投入300万元购进一批农业生产机械,各类自有农机达到了152台套。农场联合同村的其他农机手,牵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合作社农机规模达403台(套),为周边小农户提供系统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业务,实现了规模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菊花生产在耕翻起垄、栽植、施肥、病虫防治环节也实现了机械化,减少了劳力成本。在树东家庭农场的带动引领下,农机合作社被评定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和江苏省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点。2019年,黄尖镇实现了全域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菊花生产特色农机应用率也达到了65%。

三、合作组建联盟,“领头羊”实至名归

2020年,树东家庭农场牵头组建了黄尖镇菊花家庭农场联盟,家庭农场成员6个,服务种植菊花5503.5亩,开展农机农技共享合作,成员间技术服务、农资采购、品牌创建、拓展销渠道分工明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产业链。一是合理规划种植品种和规模。根据多年种植经验,联盟先后引进13个菊花品种进行试种,从中筛选出金丝皇菊、北京菊、香菊、杭白菊等4个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按计划指导成员及周边农户按生育期早、中、晚进行搭配种植,联盟组织统一收购,花期错峰成熟、品种搭配齐全,联盟成员种植菊花亩均收益较普通农户高500多元。二是开展农资统一配送服务。为保证收购小农户的菊花品质达标,联盟在区供销社的“农资零差价”平台统一采购,农资和技术明白纸一起配送给小农户,农资质量和价格得到了保障,菊花生产投入品的使用更加规范,小农户只需要按技术明白纸的要求进行施肥打药。在农时关键时节,联盟通过微信群提醒种植户做好相关工作。菊花成熟后,联盟组织人员上门收购。当地留守的老人、妇女在家前屋后种植菊花更方便、收入更有保障。三是塑造品牌开启新业态。树东家庭农场申报注册了“亭鹤居”“黄尖牌”两个商标,共享为联盟公用品牌,重点打造金丝皇菊、胎菊王、米菊3个拳头品种,其中金丝皇菊凭借自身的外形和清香,更是成为亭湖区客商接待专用饮品。2020年,树东家庭农场通过网络销售菊花代用茶产品突破200万元。在树东家庭农场的带动下,菊花已经成为黄尖镇的主导产业。镇党委政府积极配套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打造菊花主题乡村旅游产业,开发了“菊花宴”农家乐、菊花制茶亲子体验等特色项目,让更多的菊农吃上了“旅游饭”,小农户实现持续增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