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一种慢性或急性传染性疾病,病鸡主要表现为滑膜炎、腱鞘炎、气囊炎、卵巢炎等慢性疾病过程。该病感染率高、发病和死亡率低,不仅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还可水平传播,一旦感染终身带毒。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给蛋鸡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预防控制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特提出本技术指导意见。
1严把苗鸡质量关,切断垂直传播
1.1严控购入鸡群品质
苗鸡一定要把好引种关,首选生物安全措施较好的大型种鸡场鸡苗,不从疫点疫区或支原体感染严重的地区引种。购买苗鸡时,要求种鸡场提供滑液囊支原体检测证明,并对苗鸡进行抽检。购买青年鸡时,应了解育雏场鸡群滑液囊支原体预防用药和疫苗免疫等情况,以及注射疫苗的名称、种类和免疫时间等信息。
1.2观察雏鸡鸡群
通过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均匀度和发育状况了解鸡群的健康情况,重点检查弱雏的附关节和爪垫等部位,以做初步判断。有条件的可以开展滑液囊支原体病原学抽样检测。
1.3做好蛋鸡种源的监测净化
种鸡场要定期对鸡群进行滑液囊支原体抽样监测,发现病鸡及时淘汰。同时种鸡场应开展滑液囊支原体净化工作,培育无滑液囊支原体病原感染的种鸡群,从根本上切断疾病垂直传播途径,减少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2科学用药预防,防治早期感染
在开产前,对苗鸡进行兽用抗菌药物预防,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药物使用方案建议为:1~10日龄内可使用泰乐菌素拌料,连用3天;30~40日龄,可使用强力霉素+泰妙菌素,连用5天;50~60日龄,可选择盐酸大观霉素+林可霉素拌料,连用5天;80~90日龄,用土霉素拌料,连用7天。。所用药物应选择合格产品,药物使用浓度为说明书推荐量一半,生产工艺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药物中未添加禁用成分,包装上应印制有追溯二维码标识,确保用药安全。
3构建生物安全体系,提升综合防控能力
3.1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养殖场入口应配备消毒池、消毒间,对进入鸡场车辆人员进行消毒;科学制定新引进鸡群的免疫方案,按照免疫方案进行免疫,免疫人员做好全身消毒,注意防止免疫针头污染;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单一日龄饲养,保持鸡群良好的均匀度,做好季节和天气变化时的控温工作,疾病发生时的隔离消毒和病死鸡的处理工作;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
3.2加强鸡场饮水和环境消毒
规模养鸡场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三氯异腈脲酸、消毒剂+酸化剂组合等,定期浸泡水线和饮水消毒,减少水线细菌滋生,提高饮水水质。环境消毒尽量选择环境污染小、药效维持时间长、无刺激性气味或刺激性气味小的消毒药,如过硫酸氢钾类、二氧化氯类等,消毒药应定期更换,交替使用。对于发病鸡群出栏后,将鸡舍的空舍时间延长至一月以上,期间将舍内笼具、饲喂器具、水槽、料槽、漏粪板、地板等进行彻底打扫,用甲醛熏蒸消毒,引入新批次鸡群前,对鸡舍再进行彻底消毒一次,彻底净化鸡舍环境。
3.3重视饲料安全
选用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合理添加维生素,注重饲料营养的全面性,以提升鸡群的抵抗力。加强饲料储存管理,做好防潮、防霉工作,必要时可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降低霉菌毒素对鸡群的损害。
3.4做好应急处置
恶劣天气条件如高温、冰冻、大雪、飓风等,会激发或促进鸡感染滑液囊支原体病的发生。所以要做好场内不可抗因素的应急处置工作,应激过后应及时消除不良因素,尽快还原饲养条件,加强营养,注重巡查,发现异常,及时开展采样检测。
4加强监测巡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4.1建立监测制度
蛋鸡场要建立合理的监测制度,以便随时掌握鸡群的健康状况。结合本场实际制定监测计划,定期采集鸡群的血清及咽喉拭子进行滑液囊支原体监测,参考监测计划:30日龄,50日龄,70日龄及转群后各监测一次,每次采集30份血样及咽喉拭子。
4.2加强巡查,严格淘汰制度
做好日常巡查管理,随时关注鸡群状态,记录鸡群的饲料消耗量、饮水量、产蛋量和死淘率,关注鸡群体重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开展病原检测。对于已出现关节肿胀、软脚及跛行的鸡只,及时淘汰。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的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生产中应结合本场实际,科学考量、综合评估,全面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滑液囊支原体的发生。
(市畜牧兽医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