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换羽有饥饿法、激素法、化学法三种方法。通过强制换羽,可以使整个鸡群在短期内停产、换羽、恢复体质,进而恢复产蛋率,提高蛋品质量,达到延长蛋鸡经济利用期的目的。盐城地区养殖户大多采用饥饿法对蛋鸡实行强制换羽。
1、适用范围和要求
(1)鸡群选择:适用于400-500日龄、均匀度较好的健康鸡群。
(2)季节选择:一般选择气温凉爽季节进行,炎热和严寒季节会影响换羽效果,选择凉爽季节换羽的鸡其产蛋量要比炎热或严寒季节换羽的鸡高5-7%。
(3)时机选择:养殖场一般在养殖成本高、禽蛋市场行情差的
情况下使用该技术,可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2、强制换羽前准备
(1)调整鸡群:及时淘汰掉过肥、过瘦、病弱、残次、产蛋率低的鸡只,保证鸡群的均匀度在80%以上。
(2)预防接种:为提高蛋鸡强制换羽期间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可在强制换羽3周至4周前完成禽流感、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支原体等预防接种工作,换羽前10天驱虫一次。并预备好换羽时所需的饲料及生物药品等。
(3)测定鸡群平均体重:换羽前,按0.5-1%的比例随机抽样称重,计算出换羽前的平均体重,进而确定换羽后的控制目标体重范围。
3、实行强制换羽的主要措施
(1)做好环境控制
①控制温度:一般控制在15-25℃。在冬天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环境温度太低,鸡体重下降太快,造成第2个产蛋周期生产性能低下等;夏天应注意防暑降温,避免由于热应激造成鸡只的大量死亡。
②控制环境:鸡舍要保持清洁,勤打扫鸡舍,及时清除粪便,做好鸡舍内的通风换气,控制空气中的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含量。
③控制湿度:一般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湿度大可进行通风换气,注意风速和舍温;湿度不足对地面洒水或喷雾加湿。
(2)做好饲养管理
①控食:在规模化蛋鸡场生产实践中有两种控食法。一是一次性断料法,停料时间约为15天;二是渐进式断料法,前3天喂料逐步减少,第1-2天喂料减少一半,第3天喂料为四分之一,第4天清空食槽中的饲料停料时间一般为7-10天。上述二法中具体停料时间可根据鸡群健康状态,鸡只死亡率,及体重变化进行调整,以鸡群的平均体重减轻25-30%,总死亡率不超过3%为宜。停料期间,蛋鸡还会有产蛋情况,会有软壳蛋和破壳蛋,可添加石粉(贝壳粉)以维持蛋壳质量应在食槽里,每100只鸡添加2千克石粉(贝壳粉)。控食结束后,开始恢复饲喂育成期或产蛋期饲料,所选择的饲料钙的含量要严格控制。刚开产时,使用高蛋白、低能量、低钙的日粮,其中石粉(贝壳粉)比例为2%;在产蛋率达到20%时,日粮中石粉(贝壳粉)比例为4-6%;在产蛋率达到50%时,改成产蛋料,日粮中石粉(贝壳粉)比例为8%。
换羽期间重新开食时间过早或过晚,均会影响鸡只生产性能;开食时一定要渐进,让鸡的消化道有一个适应过程。不要快速将料量提上去,开食不当会影响鸡只换羽后的鸡群产蛋率。
②控水:一般停水3天(夏天停水2天)后自由饮水,也可以全程不停水。从换羽前一周至恢复喂料后一周的期间内,饮水中要添加电解多维;恢复喂料后一周饮水中添加鱼肝油。
换羽期间是否需要停水取决于鸡群健康状况与季节,防止鸡只因缺水引起死亡现象的发生。如果体重超标,停水3天没有问题;反之,鸡群健康状态差,体重轻,夏天就不需要停水。
③控光照:强制换羽期间实行光照控制。强制换羽开始时,开放式鸡舍的,停止人工光照,密闭式鸡舍的,由原来每天光照时间减至8小时。恢复喂食后,每周逐渐增加光照1-2小时,直至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5-16小时。
注意换羽期间的光照必须采取逐周增加的办法,防止鸡只受应激大,影响产蛋性能。
(3)强制换羽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
强制换羽成功与否,与体重变化、死亡率、重新开产日龄和主翼羽换羽程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成功的强制换羽,鸡只体重下降25~35%,整个换羽期鸡只的死亡率控制在3%以内,从强制换羽的实施期开始至产蛋率恢复到50%的时间为45-55天较适宜,在50%产蛋率时观察鸡只5个主翼羽更换。
4、强制换羽后的管理
强制换羽后,正常鸡群新的高峰期产蛋率可达到85%以上,蛋品质改善,利用年限延长(产蛋期可以维持6个月左右),鸡只体重增大,耗料增多。如果强制换羽后管理不当,产蛋率可能降低;换羽蛋鸡产蛋期缩短,产蛋率下降快。
(1)精心管理:蛋鸡强制换羽后,在管理上注意温度,保持湿度,补充光照,时刻观察鸡群的粪便量、采食量、产蛋率、饮水量及蛋品变化,按程序做好免疫及消毒工作。
(2)加强营养:蛋鸡换羽后,要饲喂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饲料营养水平要略高于第一产蛋期,增重复壮,逐渐恢复或超过换羽前的体重。
(3)减少应激:产蛋鸡生产强度大,体质敏感,一旦应激大,会造成产蛋率下降,严重可导致疾病发生。因此要保持鸡舍极其周围环境的安静,鸡舍安装防鸟网,防止猫、犬、鸟或鼠窜入鸡舍。
(市畜牧兽医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