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 当前农事

盐城市2020年秋播小麦生产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20-10-13 17:34 [ ] 浏览次数:

秋播即将全面展开,全市小麦秋播工作要适应粮食安全新形势要求,推进种植面积落实和播种质量提高,强化主推品种与技术的示范应用,及时掌握秋播动态,早作预案,尽早行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秋播技术宣传、培训、指导活动,主动落实好抗灾应变措施,实现秋播全苗壮苗,为明年夏熟粮食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一、种足小麦面积、引导品种布局

1、及时落实播种面积。全市各地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切实稳定粮食生产,按照粮食生产责任制落实的要求,认真落实促进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加强粮食最低收购价、农机补贴、耕地地力补贴等政策落实,有效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市种足小麦面积615万亩以上。

2、积极引导品种布局。我市种植的小麦品种较多,要根据本地的地理条件,选择适宜品种,特别是沿淮地区大力推广赤霉病和穗发芽抗性好、丰产耐湿的品种,加大红皮强筋麦的示范推广,充分发挥品种增产潜力大的优势。加强良种、原种的推广示范及管理力度,减少农民自留种种植。每个县(市、区)要明确2-3个主推品种,每个乡(镇)要明确1-2个主推品种,每个村相对集中于一个主推品种。要努力限制不同品质类型的品种插花种植或跨区种植,努力建立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强化与面粉加工企业与食品加工企业联动,推进产销衔接,扩大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专用、高效生产。

3、广泛集成良种良法。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明确本地区重点主推技术,同时要加大新品种引进的试验示范,集成适合本地条件的种植技术。

二、抓住关键环节、提高播种质量

1、提高适期播种比例。适期播种是确保壮苗越冬、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我市小麦适期播种范围,淮北半冬性小麦品种于10月15~30日,偏春性品种为10月25日~11月5日。我市稻茬小麦总体茬口偏晚,播种季节很紧,秋播工作要突出“抢”字,坚持抗逆早播种。中南部地区如遇连阴雨天气,应及时排干田间积水,并可采用免耕摆播或板茬直播等抗灾应变措施,避免烂耕烂种,抢抓播种进度;里下河地区土质粘重不宜播后镇压,如遇干旱要主动沟灌窨水确保出苗。

2、提高适量播种面积。适量播种是建立高效群体的重要保证。适量播种确保适宜基本苗、建立高效群体、实现足穗的重要措施。适宜的播种量因根据播期、播种质量、肥水条件等因素灵活调节。高产、超高产栽培,应在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播种量,以最少基本苗实现预期足穗。大面积生产上,适期播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2万~16万之间;迟于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1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晚播独秆栽培,北部地区最多不超过35万基本苗,中南部地区最多不超过25万基本苗)。适期播种种子发芽率正常情况下,可根据“斤种万苗”原则确定播种量,晚播、气温较低条件下田间出苗率下降,斤种成苗6~7千,需适当加大播种量。要大力推广机耕、机播专业化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播种量精确调控,提高播种均匀度,根据墒情调节播深,防止深籽、露籽、丛籽,确保一播全苗,实现齐苗、匀苗、壮苗。

3、提高还田整地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农机农艺结合、栽培措施配套。碎草匀铺是秸秆埋草还田的关键第一步,直接影响到秸秆还田和整地播种质量。前茬收获机械要普及切碎、匀铺装置,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碎草长度控制在5~10厘米,越碎越好,适墒旋耕或犁旋作业,尽量深埋秸草并提高整地质量。如果收获机切碎匀铺装置不到位或碎草匀铺效果较差,应立即采取秸秆粉碎机灭茬粉碎作业后再进行埋草整地作业。旋耕埋草效果相对较差,要加大马力、中慢速行驶,确保旋耕埋草深度达到15~20厘米,防止稻草入土成团或富集于浅表(播种)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积极推广耕翻埋草整地,可最大限度降低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带来的负作用。此外,还可采用“耕—耙—旋”、“旋—旋”等增加作业次数的方式提高整地质量,为提高播种质量打好基础。

三、落实壮苗措施、增强抗逆能力

1、种子处理,防病壮苗。针对小麦散黑穗病、纹枯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发生情况,选用相应药剂拌种处理;适期早播小麦也可适用化控制剂拌种,促进生根、发蘖、壮苗。

2、镇压化控,防冻保苗。淮北旱茬小麦及秸秆还田稻茬小麦播后要镇压到位,提高种子和土壤紧密度,促进齐苗全苗和保墒防冻,确保安全越冬。稻茬小麦尤其是板茬直播和稻田套播小麦,要增施土杂肥或增加沟泥、秸秆覆盖。冬前有旺长趋势的小麦,除及时采取镇压措施外,适度化控也是有效的控旺促壮手段。

3、肥料运筹,壮苗抗逆。弱筋小麦一般掌握总施氮量12~14公斤/亩,以基肥:平衡肥(主茎3叶至4叶期施用):拔节肥(倒3叶施用)为7:1:2的氮肥运筹方式为宜;中筋小麦一般掌握15~18公斤/亩,强筋小麦一般为16~20公斤/亩,氮肥施用比例宜采用基肥:壮蘖肥(或平衡肥,主茎3叶至-5叶期施用):拔节肥(倒3叶施用):孕穗肥(剑叶抽出一半施用)为5:1:2:2的运筹方式(大面积生产中可采用基肥:壮蘖肥(或平衡肥):拔节肥5:1:4),在土壤肥力高、适当降低施氮量条件下亦可采用基肥:壮蘖肥(或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1:3:3的运筹方式。根据土壤基础地力水平,中筋、弱筋小麦宜采用氮磷钾配比为1:0.4~0.6:0.4~0.6,强筋小麦宜采用氮磷钾配比为1:0.6~0.8:0.6~0.8,磷钾配以基肥:拔节肥5~7:3~5为宜,品质、产量协调性较好,经济效益较高。晚茬麦稳氮后移技术:北部地区亩施纯氮15~16公斤/亩,南部地区亩施纯氮14公斤,N:P2O5:K2O比例为1:0.6:0.6;氮肥中基肥占30%,分蘖肥(主茎3叶至-4叶期施用)占15%~20%,拔节肥(倒3叶施用)占20%~25%,孕穗肥(剑叶抽出一半施用)占30%。磷、钾肥的基肥:追肥为5:5,追肥在倒3叶期施用,追肥宜用多元高效复合肥。

4、沟系配套,预防灾害。播后适时机械开沟,每3~4米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厘米,沟深20~30厘米;距田两端横埂2~5米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米增开一条腰沟,沟宽20厘米,沟深30~40厘米;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厘米,深40~50厘米,确保内外三沟相通。板茬播种或还草田块需通过减少竖沟畦宽,提高内三沟开沟密度和深度,增加沟系取土量和对畦面覆盖,防止露籽现象。

5、科学化除,提高防效。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封杀化除。越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效果不理想、杂草达标田块,及时根据草相进行喷药化除。避开寒潮来临前用药,冷尾暖头气温适宜时打药,防止药冻害发生。

四、强化标准种植、提升种植效益

1、提高规模种植水平。各地要加快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培育壮大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订单种植、烘干冷藏、收获除尘除杂、质量可追溯等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提升粮食生产管理水平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2、强化产销对接。加强小麦产业链的衔接,产前会涉及到小麦生产的优势区域研判、优势品种培育、优势技术研发等认知,产中需要用种子产业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等理念建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产后需要通过产购订单化、交易规范化等优势手段,才能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商品小麦。

3、建立标准化基地。通过在小麦优势生态区推广优质小麦良种和量质效协调生产技术,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以获得品质稳定一致的商品小麦,同时与公益性、有资质的检测鉴评机构相结合,使商品小麦具备品质标签,力求单品种收储并以质论价,解决越区种植、品种多乱杂、产销脱节、混收混储带来的商品小麦品质不高不稳的老大难问题!

(市粮油站、局种植业处供稿)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